1. 首頁
  2. 總結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總結

技高速發展,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加速到來的今天,基礎教育的內容必須來自於生動的當代生活,單純的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難於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走進社會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社會資源中,選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

發展。“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就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教育的要求而適時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質社會資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的有效途徑及方法;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後,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方法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影響。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了使課題得到有效地實施,我校從課程的設定、任課教師的安排、課題組主要成員、課題實施方案、階段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細緻、深入的研討與安排。從實驗與研究階段成果看,我們的課題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是可推廣實施的。下面將我校對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相關工作及階段研究內容和成果做扼要彙報,敬請教研室領導及相關活動課程專家、領導審閱。

一、簡介活動課程開設及立項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組織保障

葛洲壩西陵中學附小,現有25個班級,1148名學生,教師總人數62人,活動課專職教師3人,活動課兼職教師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壩城區進入新課程改革試驗,小學三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西陵附小積極加入到課改的浪潮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獨立的課程形態來加以設計和實施,學校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嚴格按葛洲壩教委相關規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專、兼職教師任教,而且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透過多種途徑學習、探索,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力圖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親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的時空突破課堂時空的侷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資訊的能力和創造精神。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校還努力去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定。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學校要求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透過近兩年的實踐,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到課程評價已形成系列,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葛洲壩教委及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項課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的高度重視。我校劉立丹校長(省心理學會會員),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主任丁樸(省教學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共同擔任此課題實驗與研究的負責人。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領導及教研室主任丁樸曾多次到我校蒞臨指導,參與課題的實施與督導。課題組主要成員囊括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它由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長,綜合實踐活動課、資訊科技課和勞動課教師等7人組成。3—6年級學生是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物件,3—6年級班主任也是本課題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學校70%的學生及教師加入到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此項實驗與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為此學校擬定了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步驟,保證實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每月召開一次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會,實驗學生與教師彙報實驗進展,提出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本課題除了在人員組織上得到保障以外,學校還投入了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購置了一些在實驗過程中所需的裝置(如:電腦、數碼攝象機等)、工具(剪刀、紙張等)、書籍等。對積極參加本課題研究及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所有這些,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本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一階段實驗與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階段實驗與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步驟:

(一)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方案論證。

(二)啟動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及相關檔案,經驗材料,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科綜合現狀調查,擬定具體實施方案。

(三)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實施研究計劃,展示研究成果。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已順利完成,目前,實驗正處於第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中,依據學生、學校、社群及地理環境,分別進行了三個內容的研究,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內容一“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

我校地處葛洲壩西壩小島上,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不一,在學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學習、生活廢舊物,丟之可惜,留之又無用。如何使這些廢舊材料再利用,讓它們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呢?為此,“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這一子課題便應運而生。政教、少先隊先後在全校開展了“巧手扮我家”、“環保小製作”、“爭當環保小衛士”等活動。透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運用勞動技術、繪畫等手段製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裝飾品。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反應能力、審美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內容二“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

這一課題來源於葛洲壩學生特殊的家庭環境。我校位於宜昌市葛洲壩,緊鄰三峽工程,我校千餘名學生都是“三峽世紀工程”建設者的後代。工程的設施、施工技術人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都為本課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的社會資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科研課題組向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尋找前輩的足跡,瞭解葛洲壩人為祖國水利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學生透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壩人曾修建的大壩、大壩的所在地、大壩修建的時間,壩長、壩高、大壩水利發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大壩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建大壩時的趣聞或感人事蹟,與大壩有關的實物、圖片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身邊可利用的調查手段:⑴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朋友,或讓他們幫助查詢資料;⑵訪問知情的相關人士;⑶查閱書籍、報刊雜誌;⑷網上查詢;⑸讓老師幫助查詢等。在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學生把收集到的資訊有的製成表格,有的在日記中記載,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調查報告。透過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示中,六年級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獲報告類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

另外,在進行第二個內容“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的實驗與研究時,第一個內容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進行。20xx年2月,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製作有8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8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

3、內容三“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三峽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它不僅包含有數千年曆史長河裡沉澱下來的古老文化遺存,還包含有現今三峽建設者所創造的新文化。作為地處宜昌,三峽建設者的後代,他們對三峽有著濃厚的感情,他們更願意親近三峽、走進三峽、感受三峽地區的呼吸和脈動。隨著第二個內容的深入,學生對三峽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和願意探究的願望。為此,第三個內容“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便應運而生。圍繞此內容,政教、少先隊組織學生參觀“三峽大壩”,遊覽“三峽風情園”,感受農家生活。學校語文教研組在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努力挖掘三峽區域的詩詞文化資源,提出了“三峽詩詞文化探究”的課程開發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素養。透過此內容地開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區域文化,將區域文化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訊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搜尋、記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實驗與研究工作打算

1.進行階段實驗與研究工作總結,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2.挖掘新的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例如:開展長江水汙染調查;長江魚類資源掃描;宜昌土特產概況調查等。

3.反思本課題實驗與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參加20xx年湖北省活動課程實驗與研究優秀成果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