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00字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生動的案例、精闢的理論、新穎的教學技巧……讀完給我很多啟發。反覆讀、用心揣摩,教學中的困惑猶如撥開雲霧見太陽般豁然開朗,讓我重拾信心。
有句話說:教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當今教育,教師不僅要擁有一桶水、一潭水,甚至還要有一泉活水,只有不停注入,知識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平時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也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要想輕鬆駕馭課堂、遊刃有餘,必需廣泛閱讀,博覽群書,厚積才能薄發。多讀書,才能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不至於上課內容空洞無物,語言蒼白無力,如同嚼蠟。讀書能使我們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後當我們拿起語文課本的時候,在我們的眼裡它如同小學生的識字課本一樣淺顯。知識如同商品,時間久了就會發生損耗,再不儲存知識,將會落入“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
很多老師,包括我在內經常會嘮叨:我們都知道讀書好,哪來的時間去讀書?任課老師都已經夠忙的了,班主任就更沒時間了。每天早上六點到校看早讀、看早就餐,鑽研教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上輔導課、接待家長、處理學生間的糾紛、搞好班級衛生、管好班級紀律……,除此之外,還要完成學校下發的各項任務:貧困生補助、安全教育平臺……另外還要上公開課、聽課……事情多如牛毛,忙的.不可開交,讓人簡直應接不暇。晚上看晚自習、檢查宿舍,回到家就已經九點半了。還要忙家中的瑣事:洗衣、做飯、輔導孩子……唉!真是“怎一個忙字了得?”
帶著這些煩惱,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一章節,講到一個例子,一位歷史老師上完公開課,聽課老師問:“你的每一句話都極有感染力,花了不止一小時備這節課把?”歷史老師回答:“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大約只用了15分鐘”歷史老師的回答耐人尋味,我琢磨了很長時間,“一輩子都在備課”,意味著一輩子都要不斷地讀書學習,不停地充電;“直接準備大約只用15分鐘”,對於他來說課本中的知識很淺顯,如同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之一粟,準備起來就簡單多了。
隨後我決定把時間安排好,白天專門完成教學任務,晚上的時間全部留給自己,讀書、寫論文完成教科研,用瑣碎的時間進行閱讀,知識的細流,每日不斷注入,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終將匯成浩瀚的大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每次學校公佈的教科研活動,我都踴躍報名參加。撰寫的論文,在評比中都能取得名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肯付出,就能有收穫。
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想要用魯迅的話對自己說:時間就如同海綿裡的水,要想擠,總還是有的。臧克家說:“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穫更豐滿。”為了望得遠,收穫更豐滿,那就踏上人類進步的階梯,熱愛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