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孩子要怎麼教育
一、案例背景
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髮脾氣,即“任性”的習慣。小昕今年已經上幼兒園小班了。在家吃飯的時候,總是要奶奶幫著喂,自己從來不肯動手,吃一口飯,玩一會,吃頓飯要半個小時,熱飯吃到最後變成了冷飯。看著她吃飯,大人們心裡那個真叫“急”。
二、案例描述
有一天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晚飯,小昕坐在凳子上,等著奶奶過來給她餵飯。於是我問小昕:“你在幼兒園讀書的時候,飯是自己吃的,還是叫老師幫你喂的?”小昕看著我一臉嚴肅的問她,想了想說:“自己吃的。”“那在幼兒園飯自己吃的,到家怎麼還要奶奶幫你喂,難道到了家裡自己就不會吃了嗎?”“自己動手吃飯才是乖孩子。小昕,你想做一個乖孩子嗎?”聽到這句話,女兒沉默了,她沒有回答,噘著嘴巴不吃飯,還不理我們。於是奶奶看見了,又是騙又是哄,端起飯,一口一口地喂,還當著女兒的面說我什麼什麼不好,女兒才肯吃飯。我與女兒的“較量”又以女兒的獲勝而告終。
三、案例分析
看到女兒這個樣子,我也在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其實有些簡單的生活技能,老師已經在幼兒園裡教過了,孩子也已經學會了,為什麼到家裡就不會了呢?說到底還是一個字“懶”。早晨起床時,就急著叫奶奶幫著穿衣服;吃飯時,最好把飯“送”到她的嘴邊;出門時,最好一直抱著她,一步也不想在地上走。可是在幼兒園裡,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動手做的。
現在生活提高了,孩子基本上都是“獨苗”,特別是隔代教育的“介入”,孩子都成了家裡的“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要是孩子看中的東西,就買,而沒有考慮這東西對孩子有沒有用。作為家長的我們,把一些本來她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統統攬過來自己做,怕孩子做不來,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有時大人幫孩子做,是方便了不少,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的越來越“懶”。
面對這種狀況,家長朋友們該如何去解決呢?歸納了幾點,希望與家長朋友們一起探討:
1、家長過於寵愛,包攬一切。
現在的家長都過分溺愛孩子,過於包容,什麼事也不願讓孩子幹,連最起碼的吃飯也有成人包辦,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2、缺乏自理能力,滋生懶惰
孩子懶惰和缺乏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在祖輩的“精心照顧”下,孩子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時間長了,就不願意為了料理自己的生活而付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就變成“懶”孩子了。
3、要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因為作息無規律,不利於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必須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固定的`起居飲食和遊玩時間,要讓孩子在良好的作息規律上形成一個有規律的生物鐘。
因此,避免孩子懶惰,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調動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隨著自理能力的增強,他會感受到自己安排生活的快樂和滿足,成為生活的主人,並在不知不覺中擺脫懶惰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