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歷史教師工作總結
今年擔任初三(7)、三(8)、三(9)三(10)四個a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透過研究近年來的中考歷史命題,我感覺到選拔性的中考非常注重檢測學生的閱讀概括、綜合比較、分析評價等能力。然而學生能力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能力提高也是一個逐步進行的過程。因此歷史教師不能“處處設防”、“全線出擊”,而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突破。回顧今年的中考歷史複習,我大體按照以下思路進行的:
一、上面本人結合初三歷史教學,談了初三歷史教學與能力培養是如何分三步走的,下面我再談談具體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找準切口。三輪教學中應結合各個輪次的特點及每節課的具體知識內容,“找米下鍋”,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相應能力。
②集中力量。每一輪教學中能力的重點培養應從各個方面加以體現,課堂教學、強化訓練、知識檢測都應圍繞重點展開。否則,能力培養就落不到實處。
③兼顧其他。教學與能力培養三步走中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重點培養,不可放棄或輕視其他。這是由知識和能力的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各種能力是交容的,解決一個問題有時需要好多能力協作。
④手段多樣。教學中培養能力的方式要有變化,注意教學材料的組織、教學的方法和內容有所變換,忌簡單劃一;儘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透過讀、寫、聽、說、想等多種途徑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初三學年作一整體來設計教學方案,統籌安排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
二、按課本章節體例對教材內容展開全面梳理,著重培養學生閱讀概括、史論結合闡釋歷史之能力。
第一輪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每一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認識,把每一具體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背景、起因、經過、內容、性質、結果、影響、意義、侷限、教訓、特點、成敗之因、歷史啟示等環節搞清楚,並理清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掌握歷史事件的本質特徵,要求全面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使教材知識結構化、體系化。這一輪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教學速度比較慢。這就決定了此輪的能力培養應著力於基礎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編定基本的學習提綱,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明白看書時應抓住的基本線索。再次,引導學生概括本課主要內容;從而弄清歷史事件的聯絡與實質。指導學生概括歷史事件的特點: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掌握概括之要領,即全面、扼要,抓住本質、重點。最後,讓學生形成本課小結,使學生弄懂史論結合的方法有:先史後論;先論後史;史中有論,論中有史等。
三、開展專題、國別史複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二輪教學旨在透過按某一方面或某一國家、地區分類綜合考察歷史,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的內在聯絡,揭示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規律,進一步分清易於混淆的概念,使學生所學知識能真正得到全面鞏固,形成大跨度之綜合比較的歷史思維能力。如處理《新文化運動》這節內容時,可將其放在中國近代探索史中考察,引導學生比較新文化運動前後期的變化,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說明前期新文化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終結之時的重大事件。最後引導學生把新文化運放到世界歷史的程序中去考察分析,中國新文化運動發生於世界近現代交替時期,明顯地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後期轉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五四運動作了思想動員。
四、迴歸教材進行復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小切口之分析評價能力及論證能力。
最後一輪教學旨在提綱挈領地幫助學生弄清整個歷史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關鍵,明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此輪不能成為第一輪的單純翻片,否則就不能保持學生記憶的積極性和複習的興趣,達不到這輪複習的目的。所以應該先理順線索綱要,接著切入一些小地方和以前疏忽或不易搞清的地方進行深分析,使學生的歷史認識再次得到昇華。採用的方法就是翻課本,碰到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這樣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不斷深化,作到以不變應萬變。並結合對中考的複習把握,對於重點問題落實到位,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求他們考前對重點問題必須全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