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淺談電影《聽見天堂》

淺談電影《聽見天堂》

淺談電影《聽見天堂》

電影《聽見天堂》是根據義大利國寶級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如果電影只是真摯動人,溫暖地敘述著主人公米可的故事,那麼讓人感動落淚不足為奇 ;如果每個人在觀看的同時都會觸動心靈,獲得新的力量,並且會不斷在腦中回味其中的幾個情節,那麼這部電影會將我們引向一種高度 :對自由的追求、對友誼的嚮往、對信念的堅守、對人生的永不放棄。我們在小時候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蒙上眼睛後,覺得外界新奇、有趣,一切只能依賴聽覺、觸覺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可是如果某天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已看不到陽光明媚、色彩繽紛的世界,你是否還能保有平靜新奇的心情?

米可在 10 歲那年,因為一場意外雙目失明,儘管米可的父母一直難以相信這個殘酷的事實。按照義大利當時的法律,米可要被父母送至一所有百年曆史的盲人寄宿學校學習。喪失視力是不幸的,10 歲的米可要離開父母,內心卻是茫然的。米可站在窗邊,但眼中再也看不到父母的容顏,只留下模糊的身影。米可一次偶然間發現了學校的錄音機,他用這個神奇小盒子捕捉各種聲音的變換,利用拍打和碰撞等俯拾即是的日常生活用品模擬自然界的各種聲響,比如大雨將至的聲音、小雨淅瀝的聲音、打雷的聲音、蜜蜂的聲音、鴿子飛的聲音,剪輯出一個小故事《雨過天晴》送給他的好友法蘭絲。在學校的彙報演出中,小米可和班裡的幾個同學一起演繹錄製了一部生動精彩的神話故事,有 15 個王子,有小公主,有猛龍,有戰爭,一切聲音都來自童聲,鋼鐵廠裡機器的轟鳴,廚具的碰撞。當所有前來觀賞的家長們聆聽演出時,摘下眼罩,大廳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些平時只能活在黑暗世界的孩子,在聲音的世界中,找到了發揮才能的舞臺,此時此刻,失明的雙眼已不再是缺陷,反倒能夠讓他們更心無旁騖地發揮想象力盡情地演繹角色,在這個完全屬於他們的舞臺上,擺脫一切,演出自我,也找回了以前從不敢妄想的東西──自信。

成長的追求 :夢想

片中有幾幕讓我感觸很深,米可到盲人學校後,僅憑觸覺,修好了已經被認定全壞的腳踏車,還騎它載著法蘭絲上街飛奔,憑著視覺中模糊的光影騎得很快很遠。米可、法蘭絲和四五個盲童一起在半夜溜出學校去看電影。法蘭絲在一旁解說,他們不僅能融入劇情,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這群盲童隨著劇情的發展一起思考,一起歡笑。這時候他們認為自己跟正常人沒有什麼不一樣。

唐老師說 : 為什麼音樂家在演奏時會閉上眼睛?因為那樣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盲童們雖然不能用眼睛感受四季帶給他們的美麗和快樂,但是能頑強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米可也曾迷茫過,可是這個 10 歲的男孩逐漸學會了接受現實,透過不斷嘗試,自行摸索學會剪接,最終成為著名的聲音剪接大師。就像電影裡面唐老師說的 :人有五官,你不過是眼睛瞎了,為什麼要放棄其他的感官呢?對盲人來說,色彩,要用心去感知。在米可心中,紅色像是太陽下山的溫暖。對盲人來說,天空可以是任何顏色,太陽可以是任何顏色,其實眼睛看到的遠沒有想象來得色彩繽紛。我們正常人或許太過於依賴自己的眼睛,有的時候反而失去了想象的.力量。有一個世界,他們只需要傾聽,他們只需要想象,他們讓我們默默感動,他們讓我們感嘆生命中令人敬畏的不懈的力量。我們要像米可一樣,學會坦然面對,勇敢生活。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動手操作,不斷嘗試,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或許有不同的樂趣與體會。

成長的天堂 :學校

意外失明的米可只能被父母送到盲人學校,校長是位頑固腐化的盲人,他認為盲人就應該去做一份技術活,學到一技之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類似流水線上的工作。所以他對米可的父母說 :不是你想做什麼,要看你能做什麼。這種盲人學校並沒給像米可這樣的盲童真正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完全不顧學生個性上的差異,沒把他們當作正常人一樣平等看待,這樣的教育只不過是一種建立在歧視基礎之上的所謂救濟工程,它能為政府減輕負擔,以培養一技之長為名目,把那些盲童當作機器。

成長的良師益友 :老師

米可發生意外,他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他遇到的唐老師是個頗有教育方法的好老師。米可剛剛進入盲人學校的時候,唐老師想讓他學點字,米可把點字機扔到地上,在米可心裡還無法面對已經失明的事實。唐老師沒有可憐他,只是輕輕地對米可說:你看得見,我也看得見,但是當你看到一朵花,難道你不想聞聞它嗎?下雪時,你不想走在雪上面嗎?捧著雪,看著它在你手中融化?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注意到音樂家在演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麼?因為這樣可以感受到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音樂彷彿變成具體的觸覺。你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米可的內心被唐老師的話打動了,開始嘗試用錄下各種聲音的形式表達自己。唐老師鼓勵米可保持和發掘自己的天分,送了他一臺錄音機,還鼓勵他學習點字。在唐老師寬容、理解、幽默的方式引導下,米可走出了心理陰影。

成長的精神支柱 :友情

菲利契是米可到盲人學校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與米可不幸意外失明不同的是,菲利契天生患有視障。他告訴了米可學校裡的不少事情。一天,他們兩個爬到樹上,菲利契問米可各種顏色是什麼樣子的,米可一一回答:顏色是什麼樣子的?棒極了!藍色像什麼?像是騎腳踏車時風拂過臉龐的感覺,或是像海還有棕色,摸摸看,棕色像這粗糙的樹皮。那紅色呢?紅色像火一樣,像太陽下山的天空。兩個孩子間的談話如此質樸,卻如此打動人心。相信每一位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都會對此記憶猶新。

米可還認識了小女孩法蘭絲,法蘭絲的媽媽是這所盲人學校的幫傭,本不許法蘭絲與盲童們一起玩。米可幫法蘭絲修好了腳踏車,然後兩人偷偷溜出去玩,後來由法蘭絲編寫劇本,他們和其他盲童一起錄製神話故事。

米可在校長眼中是個有著很多稀奇古怪想法的孩子,米可之所以勇敢地做自己,是因為在他的身旁有一些可以共同進退的好朋友,他們無怨無悔地幫助著米可,他們是米可的精神支柱。這種友誼雖然簡單,但很純粹。相信這就是友情二字的真正含義 :有朋友,有情義。

海倫凱勒曾說過 :殘障固然不便,但絕非不幸。身體上有殘疾不一定就屬於弱勢群體,我們在同情的同時,更需要對他們多一份尊重和幫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透過教育,真正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特殊教育相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還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此,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門運用戰略發展的眼光,制定和完善特殊教育機制,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