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聽評課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聽評課

教育為本,質量為魂,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學校工作以教育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看似平常,並不平常的課堂教學,蘊含著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執行。它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最佳化就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抓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業務部門特別是學校領導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的方法之一。下面擬就怎樣做好聽課前的準備、聽課中的觀察和記錄、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的分析、怎樣評價課堂教學等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聽評課的功能

聽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研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能促進整個教學改革向前發展。

聽評課具有以下功能:

1、教研科研功能

怎樣去認識教學規律呢?聽評課是捷徑。透過聽評課就能幫助教師認識規律,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它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昇華為理論的過程。在聽評課中可以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教改資訊,在執教中去運用。也可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迴圈反覆,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聽評課也是教育同行進行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研究、教學經驗交流的一種好形式。一位哲學家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以後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後,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所以,教師之間開展聽評課活動,就能達到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藝的目的。

2、激勵發展功能

通常就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來說,可能有兩條路可走(從相對意義來說)。一條是磨道式的迴圈,是走一條自我封閉的教學發展道路;一條是拉扯式上升,採取的是對外開放,對內改造的策略,是教學能力發展的道路。

聽評課對開闊教師的視野,激勵他們上進,發展他們的教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學診斷功能

聽評課就有“臨床指導”的性質。為了查清教師教學質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瞭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

4、溝通協調功能

從廣泛的意義上講,聽評課活動是人際間的群體活動。它具有協調角色、溝通意見、融洽感情的功能。對教師而言,可藉以挖掘潛力、激勵進取、培養良好的教學風氣;對學生來說,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穩定教學秩序。同時,也具有協調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係,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的作用。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聽評課具有多功能性,是最直接、最具體,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和手段。

二、怎樣去聽課,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

(一)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

俗話說,留心天下皆學問。教師要想聽課真正學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就要做點準備工作。打算聽誰的課,應該事先問問他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課文寫的是什麼,是怎樣寫的,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樣的課文,準備怎樣去教,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懵立懵懂地聽,不理解教學者的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穫。

教師去參加教研活動聽公開課也要做準備。由於大多數教師平常埋頭教學工作,對某些教學理論,學術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聽較高一點的公開課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就需要在參加教研活動之前,千方百計去了解與鑽研一下與之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求救,或者重溫自己所積累的資料。這樣能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這樣聽公開課就會收穫更大一些。

(二)聽課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有時教師聽課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註釋課堂上的每個方面。根據授課者的特點和習慣培養做跟蹤式的動態分析;對一般的研究課,就著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達成度;對於名家的課,宜著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三)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俗話說,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片電影,應進行反覆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做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心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

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分析他人課時,聽課者還要注意分析執教者的課外工夫,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底和課前備課情況。這種情況對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教師如何分析評課

(一)從教學目的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的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式作出評析。教學程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A、看教學思路設計

工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度,怎樣安排祥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

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

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感;

三是看教學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

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看到有些老師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價

B、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度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的瞭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看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和集體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4、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單一的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的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A、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他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B、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教師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C、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評常規,更要看改革與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現代化教育呼喚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機、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

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

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

3、一看走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實為自由試”。

4、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駭,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活潑、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感情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的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想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提出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測試,而後透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6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入手,粗粗的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又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6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彙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