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創新思考論文
1杭州市都市農業及其對技術創新的要求
1.1杭州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是一種與城市經濟、文化、科技密切相關的農業現象,是都市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農村與城市、農業與非農產業進一步融合過程中的一種現代農業。它具有經濟、杖會和生態三大功能。基於市場供求關係的根本轉變,我國加入WTO後對農業的挑戰及杭州大都市建設的需要,杭州市政府於2002年初及時提出了發展都市農業的決策,之後逐步明確了都市農業的佈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2003年初正式出臺了“杭州市發展都市農業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把杭州農業劃分為城市生態農業圈、平原高效農業圈和山區特色農業圈,明確茶葉、花卉苗木、水產、節糧型畜禽、蔬菜、竹業為重點發展的六大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水果、乾果、蠶桑、中藥材、蜂業等五大特色產業,著力提升傳統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
1.2杭州都市農業對技術創新的要求
1.2.1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呼喚農業技術的突破:一方面杭州市的農業無論是產量、質量和效益等方面已到了一個較高的階段,進一步發展將遇到資源、市場、技術諸方面更大的束縛;同時杭州市的人均農業資源嚴重不足,由於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使農業生產相對成本高於周邊地區。因此,杭州農業的唯一出路是依靠農業技術的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競爭能力。在技術創新的選擇上尤其要強調被動的適應性創新與戰略調整和持續發展需要的主動性創新的結合。
1.2.2都市農業為技術創新拓展了新的空間,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除了生產功能這一共同特性外,尚有生態和社會(生活)兩大功能,強調城鄉的協調統一,因此必須透過農業技術創新同時解決城市生態、市民生活與旅遊觀光及農業文化體驗等要求,解決好農業自身汙染,提供休閒設施,創造人文景觀,挖掘農業文化等已成為新的課題;此外一體化建設中的規劃、環境建設等都大大拓寬了農業技術的空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據杭州都市農業的實際,農業技術創新的主要任務是:為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提高效益,不斷提高優勢農業產業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名特產品的產量、質量和種養效益,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農業生態建設和觀光農業提供新模式,提高農業生產者素質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和綜合服務。
2杭州市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為傳統農業技術進步與促進農業的發展起著支撐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都市農業的發展已不相適應。
2.1研究開發主體佈局不合理。現有市屬農口5個科研所職責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研究內容時有交叉和低水平的重複;研究內容與生產實際時有脫節,不能滿足都市農業發展之需要;與上游研發機構和下游推廣機構聯絡不緊密,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在農業中的顯示度不高;研究機構與業務管理和技術推广部門職責不清,協作機制不健全,所站、所處、處站之間“爭飯”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2.2基層技術推廣體系力量薄弱,難以承擔新技術普及推廣及農民技術培訓等職能。表現為,一是鄉鎮農技部門人員少,結構不合理,隊伍不穩定,兼職化現象嚴重;二是縣(區)以下推广部門缺乏基本的實驗基地,推廣手段落後;三是缺乏知識更新,知識老化,對現代效益農業知識知之甚少。推广部「〕與企業、協作組織的研發推廣缺乏必要的聯絡。
2.3民間技術力量薄弱。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協作組織重生產流通,輕技術創新,內部技術力量薄弱,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缺乏持續的技術支撐。
2.4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創新的動力不足。研究推廣體制不順,大多為行政的附屬,行政化傾向嚴重,外部市場機制尚未建立,內部分配、人員考核、人事等機制不活,競爭的氛圍不足。
2.5技術需求不旺。由於生產規模小,生產主體一農民缺乏技術投人熱情,自身科學文化素質低,接受能力弱,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抗風險能力弱,導致技術需求不旺。
2.6投人渠道單一,投人不足。目前農業技術創新以單純的政府投人為主,尚未建立多元化投人機制,其投人少,難以滿足創新的需要。
2.7宏觀上市政府至今尚未制訂農業技術發展規劃,對技術創新的目標,激勵機制等缺乏政策引導,導致研究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由於以上創新體系上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創新的意識不強,動力不足,創新人才奇缺,創新成果貯備不足。
3杭州市都市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構想
3.1農業技術創新的特點
農業技術創新是典型的公共產品,這是因為:第一,由於我國農業生產的分散性使得農業生產單位相對來說規模較小,一般都是以農戶為生產單位。其次,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第三,農業技術創新既受經濟規律支配,也受生物規律支配;農業技術創新的執行受自然力的影響較大;農業技術創新的週期和所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8一10年,在時序上相對落後於其它產業。農業技術創新的公共產品特性還表現在:第一,創新技術效應的非排它性。農業技術創新主要是生物技術、耕作制度等領域的進步,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不同的農戶都可以使用。第二,農業技術創新的潛在需求量比較大,但現實有效需求卻明顯不足。無數分散的農戶對農業技術創新都具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單個農戶不可能支付昂貴的研製費用去購買創新的農業技術。第三,農業技術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農業技術創新的公共產品特性決定了市場機制無法有效保證農業技術的持續創新。
3.2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
3.2.1農業技術研究開發主體:建立市、縣(區)農業科研機構和民營科研機構(技術企業)共同構成的多元化研發體系。根據農業技術公共產品的特點,把政府屬農業科研機構確定為現階段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的'位置(這與其他行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有所不同),而且必須從法規、制度、政策上保障其主體地位。我市目前首先應整合市屬農業科研機構的力量,組建杭州市農科院,實現人、材、物等技術資源的共享,形成合力,重點解決我市都市農業發展中的關鍵性、共性、資源性和前瞻性技術問題。同時整合縣(區)屬農業科研機構,與市屬科研機構建立縱向聯合,使之在區域特色農業開發中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扶持民營技術機構,一是幫助農業企業做大做強,透過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在效益農業相關的種子種苗、農業資材及農產品加工等技術領域開展研發,以物化技術的形式成為效益農業中的一支重要的技術力量。二是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產業協會)中的技術力量,開展產業相關的全程技術引進與研發,使之在做強做大產業發揮獨一無二的技術支撐作用。
3.2.2農業技術推廣普及主體:建立高效協作的技術推廣體系,促進成果的普及,轉變為現實生產力。首先必須健全現有四級農業技術推廣網路,充實一線力量,調整佈局,更新知識,改善條件,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開展服務,拓寬推廣網路的功能,強化其在上聯科研院所,下聯千家萬戶,橫聯農業企業、產業協會等方面的功能,在技術推廣中發揮主渠道作用。積極創造條件,發揮農業企業在物化技術普及,產業協會在產業技術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農業技術示範園區和產業協會十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十農戶的產業化形式是現階段農業技術普及的重要形式。
3.2.3農業技術管理主體:職能、精簡、高效的技術管理體系的建立是整個創新體系高效運轉的保證。根據現階段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實際,建立以市、縣(區)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為主體,財政、科技、人事等部門配合的農業技術管理體系。農業管理部門主要行使以下管理職能:一是人才隊伍管理,制訂隊伍建設目標結構,建立分級管理體系;實施農業人才培養工程。二是創新主體的管理,保證主體之間的協調。三是專案管理,把農業科研、推廣、基地建設等專案從現有渠道切塊到農業行政管理部門,以提高專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財政、科技、人事等部門是重要的管理主體之一,在科技經費、科技政策、人才培養、獎勵等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
3.3農業技術創新的模式及政策選擇
建立政府啟動與市場導向相結合,技術供給與需求雙向互動,農科教結合、科技鏈與產業鏈聯動的農業技術創新模式。以政府為推動和投人主體,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多元投人機制。
3.3.1政府啟動。從農業技術創新屬公共產品這一特性出發,加之我市農業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的艱苦轉型期,政府必須充分利用WTo的“綠箱”政策,加大投人,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動主體和投人主體。一是加強創新主體建設,借鑑發達國家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把承擔公益型技術研究與普及的創新主體在改革分流的前提下,予以保留,透過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實行市、縣(區)地方財政供給,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保證其財政體制和創新主體地位不變;透過政策、稅收、信貸和專案投入等形式支援民營研發和推廣主體的建設,逐步培養其創新能力。二是大力組織重大技術攻關和支援公益性農業技術活動,對事關地區全域性性、關鍵性、前瞻性的技術由政府組織重大攻關;以提高普及為目標,大力組織種子種苗、高產高效種養、無公害技術、優勢產業相關技術的研究推廣,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加強農業資訊、農業技術條件、人才隊伍建設及提高農民素質等基礎性投人。
3.3.2充分引入市場機制,使之在技術資源配置、加快自主技術創新中起關鍵性作用。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鼓勵創新主體,尤其是民營創新主體,開展非公益性技術的自主創新,自主經營,透過技術交易,實現創新價值,得到自我發展,政府對其中公益性部分以“後收購”的形式進行補償。二是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這是最經濟、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勵機制。合理界定智慧財產權,使知識資本化,既調動政府屬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又能有效地保護民營主體的智慧財產權和合法利益。三是引人市場競爭機制來配置技術資源,尤其是專案經費,在專案切塊管理的前提下,使政府組織的專案和政府與社會共同組織的專案全面實行公開招標,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杜絕行政人員分配專案經費的弊病,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資源的作用。
3.3.3實施需求拉動戰略,激發農業技術創新。一是大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降低農業技術應用成本,建立農業保險降低生產風險,完善農產品市場機制,實行優質優價,以提高生產者技術應用的積極性和促進技術需求總量的提高。二是以提高地區農業技術水平,增強農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為目標,實施政府技術需求拉動戰略,如透過制定技術發展目標、導向,增加投人,建設大型示範園區,實施農業技術推廣行動等達到政府技術拉動的目標。
3.4農業技術創新重點的選擇從都市農業的功能及杭州市發展都市農業的實際出發,以提高杭州農業的國際國內競爭力為目標,以效益為中心,以可持續發展為保證,圍繞優勢產業,近期擬重點組織以下幾大技術創新行動。(l)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種子種苗研製與加工技術為重點的種子種苗技術創新行動;(2)以最佳化品種,提高效益為重點的優質高效種養技術創新行動;(3)以農產品加工、轉化、保鮮、貯藏為主要內容的農產品增值技術創新行動;(4)以生物技術、資訊科技應用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技術創新行動;(5)以動植物安全為目標,重大疾病(植病)監控、預防和防治為重點的動植物保護技術創新行動;(6)以生產安全農產品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安全標準化技術創新行動;(7)以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合理利用為目標的生態農業技術創新行動;(8)以農業觀光教育、農業區劃、城鎮規劃為主要內容的城鄉一體化技術創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