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1200字
按照老師的要求,我拿起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並在一天之內手不釋卷地看完了。這是一本很精緻的書,正如書中所言:“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翻開書,看見自己色彩斑駁的青春。
誰沒有過迷惘的青春?懷疑朋友的友情,無視父母的親情,對存在的意義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質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處,只得相信自己,一個人蜷縮得更緊。永澤說:“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說:“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群中,徒有網路的溫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脫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已。正是因為這樣,死亡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已經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著,也無事無補。於是直子死了,活著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著,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著,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著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物件,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曾說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
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著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初讀時,我看見了一種在世人眼中稱之為頹廢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邊無所謂明天如何,對大多數人漠不關心,按照自己的步調行走人生,平時去大學上課,週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覆。這種人生無所謂好不好,誰都沒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與榮耀的現在,能不受周圍環境與世俗理念影響,保持著自己的個性與信念,實在難能可貴。這點給我感觸頗深。
我還看見了悽苦的愛恨糾纏。渡邊的情感被往事和現實所纏繞不得解脫。代表過去的直子,渡邊對她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不僅有少時便存在的憧憬,還有因自覺認為被友人所託付而產生的責任感等等,真正稱為愛的部分佔的比例並不高。在直子住院後,渡邊遇見了代表現實的綠子,與直子不同,綠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並對生活洋溢著熱情,是個人見人愛的角色。渡邊同樣深深地為她著迷並且感到為難,無法從示愛的'兩人中選擇,體現了他優柔寡斷的一面。
再讀時,我看見了自己。與渡邊相反,我對生活充滿了十分的熱情,努力搞好人際關係,就是這樣,也平穩地走過了二十年,並且將繼續熱情地生活下去。讀完《挪威的森林》,帶給我的並不只有故事完結的悲慼惆悵,同樣還有對未來無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侷限於從故事具體情節和人物情態中發現什麼了。從整本書講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我悟到了,書中反覆提到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確,怎樣才算人的出生和終結?如果一個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於這個世界了麼?親友的記憶,遺留下的物品,都彰示著這個人的生命的痕跡。只是形體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終結的標誌麼?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對社會與時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體情況我不瞭解,但是我想渡邊之所以有如此的苦悶與孤獨一定與大時代背景分不開的。社會的低迷狀態自然使得人頹廢。我不能理解渡邊那時的行為,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時代與時代間的代溝吧!戴望舒說:“你教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開啟空白之頁/合上空白之頁?”其實,蝴蝶告訴每個人,青春年華只剩下了兩個字:“寂寞。”也許你不明白青春為什麼是這樣的。
然而村上春樹告訴你,青春只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