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創業計劃可行性高
可行的創業計劃?每天都有人開始創業之路,每天也都有人走下創業舞臺。抱著創業夢的人不計其數,為什麼有人美夢成真?有人卻是夢醒一場空?可行的創業計劃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可行的創業計劃是什麼樣的?
倫敦商學院知名的管理教授薩爾(DonaldSull),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創業個案,歸納出創業者如何在追求機會的同時,也能維持應有的紀律(discipline),管理伴隨而來的不確定性。他在史隆管理評論(MITSloanManagementReview)發表研究結果,提供剛起步的創業者,一步步遵循邁進的創業地圖。
第一步,擬出實用的假設。
創業者必須先定義機會,釐清所需資源、將創造的價值,以及執行計劃等。擬定假設時,必須保持彈性,公司在穩定之前,無可避免都要歷經各種變動。加州的一家創投公司在研究過三百家新公司後發現,失敗公司擁有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太早決定了經營模式。
擬定假設時,創業者也要確定自己有能力。篩選創業機會的第一個考量應該是,創業者自問自己的經驗或專業,是否能在這個機會上佔一席之地。創業者除了必須瞭解顧客、對手、技術、法規之外,還必須找出公司的致命傷及成功關鍵。創業者必須能回答:「現在公司的致命傷是什麼?」(例如財力雄厚的競爭者),也要能回答:「我們壓的寶是什麼?」(例如製造出更好用的捕鼠器。)
第二步,彙集資源。
創業者在進行測試之前,必須先獲得資源,包括有形的資金、裝置,以及無形的智慧財產權、收集潛在顧客的資料等。究竟多少的資金才夠?創業者彙集的資源,必須足夠支援他進行第二次的測試。
而且,公司應該先確定經營模式,再僱用核心員工。加州創投公司的那份研究發現,大部份成功的新公司都是在進行過幾次測試,擁有穩定的模式之後,才僱用重要的主管,因為那時候公司才明確知道,主管需要具備的專業與經驗為何。另外,公司可以將與核心測試無關的功能外包,將有限的資源集中。
第三步,設計及執行測試。
常見的做法包括,顧客研究、製造樣品、進行小區域試賣等。測試時,公司可採用部份性的測試,針對某個特定問題收集有用的資訊,這個方法適用於公司已經知道,自己對那個議題不瞭解時。相對地,全面性的測試,則適用於讓公司發現未知的問題,公司以較小的規模,測試產品的各個面向,例如產品在全國上市前,先在某個地區進行試賣。另外,公司也可採用階段式的測試,例如,新餐廳逐步測試與調整選單、定價、裝潢等。
無論採用何種測試方法,創業者都要避免測試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包括拖太久、花太多錢、目標不明確、負責測試的人將成功與否視為個人成敗,以致失去客觀性等。要避免這些情況,公司可以邀請外界專家參與設計測試及評估結果。
創業時如果能抓穩手中的地圖,美夢成真的機率,或許就能高一些。
經營界連線:如何評估你的創業計劃是否可行?儘管你現在有機會創業,你的動機不錯,想法也很棒,但是基於市嘗經濟能力、或家庭等因素的考慮,現在也許不是你創業的好時機。
你創業必須要有相當的競爭力,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怎麼做最恰當。成事不易,創業更難。選擇創業這條路,自然而然地你會憧憬成功的景象,而不會想到萬一失敗的問題――因為一開始就想到失敗,未免太消極也太不吉利了。然而,往壞處打算儘管令人不愉快,卻是創業之初應該考慮清楚的。當你確定自己適合創業後,你不必急著馬上走上創業這條路,還必須先評估一下你的創業計劃是否可行。
1、你能否用語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創業構想?你應該能用很少的文字將你的想法描述出來。根據成功者的經驗,不能將這想法變成自己的.語言的原因大概也是一個警告――你還沒有仔細地思考吧!
2、你真正瞭解你所從事的行業嗎?許多行業都要求選用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並對其行業內的方方面面有所瞭解。否則,你就得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調查諸如價格、銷售、管理費用、行業標準、競爭優勢等等。
3、你看到過別人使用過這種方法嗎?一般來說,一些經營紅火的公司經營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現實性。有經驗的企業家中流行這樣一句名言:“還沒有被實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實施不了。”
4、你的想法經得起時間考驗嗎?當未來的企業家的某項計劃真正得以實施時,他會感到由衷的興奮。但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之後,將是什麼情況?它還那麼令人興奮嗎?或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想法來代替它。
5、你的設想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你是否打算在今後5年或更長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計劃的實施中去?
6、你有沒有一個好的網路?開始辦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諸如供應商、承包商、諮詢專家、僱員的過程。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否則,你有可能世界創業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濫竽充數[FS:PAGE]的人之中。
7、明白什麼是潛在的回報?每個人投資創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最多的錢。可是,在儘快致富的設想中隱含的決不僅僅是錢。你還要考慮成就感、愛、價值感等潛在回報。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