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讀最適合考研的專業
2013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人數以176萬再次創下新高,這已經是連續第9年考研人數在百萬以上。未來的大學生們該如何應對呢?自己究竟適合不適合考研?讀哪些專業和方向適合畢業後立即考研?選擇考研院校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這些都是考研的關鍵前提。專家提醒大家,考研不是一個隨意就能做出的決定,務必要和自己所學專業特點和就業情況聯絡在一起。讀完下面的文字,希望大家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判斷。
結合知識和學科本身的特點,考研必須要和自己攻讀專業的知識特點以及今後應用和發展前景聯絡在一起。那麼究竟哪些專業適合考研呢?
一、適合畢業後立即考研的三類專業: 自然基礎學科類專業
基礎學科相關專業是培養學生理論水平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所學的課程偏重基礎理論。基礎學科的相關專業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等以及分支學科。這些專業在名稱上都帶有“學”字。這些學科方向的專業,適合做精做深,透過考研積累深厚的知識基礎,可以為將來從事科研與教學奠定雄厚的知識基礎。報考這類學科方向的有實力的考生可以考慮報考名校或名師。專家建議,基礎學科專業不但適合考研繼續深造,同時考生若選擇這類專業,一定要有長期坐冷板凳和甘於清貧的研究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人文學科專業
人文學科專業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產物的學科,即通常所說的文(文學、語言學)、史(歷史學、考古學)、哲(哲學、邏輯學、美學、宗教學)等等,都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積累,這方面的文獻資料浩如煙海,選擇考研會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與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密切聯絡的相關學科專業
國家先後制定了“863”“973”等一系列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涉及能源、電子、航空航天、生命與遺傳等方面。所以考研還要丟棄追熱門趕潮流的心態,要敢於將眼光投向眼下雖不吃香,但從長遠看卻是國家需要的學科與專業,相信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
二、結合學科特點和就業形勢,五大類學科專業適宜先就業,再考研
考研是一件好事,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和學習任何專業的人都適合選擇考研,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在考研時一定要了解社會的'需要和所學專業知識的特點,否則就會事與願違,以致出現學歷越高就業率越低的落差。
許多同學因為當時的年少或一時盲從的原因,到了大學後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或者不適合學習本科期間的專業。因此,就想透過考研來改變曾經的錯誤選擇。事實上,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有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錯誤是可以加以調整的,然而,還有一些錯誤無論怎樣都無法挽回,在考研的路上也是如此。
工科類專業
很多工科類專業都是一些實踐背景強的專業,考生須結合社會用人實際和本專業的學科特點認真作出判斷,不適合立即作出考研的選擇。即使選擇考研,也應先到實踐中磨練數年,再返回到研究生課堂當中。工科是培養學生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它是理科與工程技術之間的橋樑,是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工農業生產的紐帶。工科的專業名稱往往不帶“學”字,而是多以“技術”、“工程”以及“科學”為字尾或直接以技術名稱命名。如計算機技術、通訊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材料科學、機械、電機、電子、自動化、建築工程、石油化工等等。工科各種專業是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所設的,這個行業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背景,因此不太適合立即選擇考研,學生可考慮先到實踐中磨練數年後,再返回到研究生的課堂中。我們最近了解到一則關於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新聞:一位某重點科技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與工人師傅一起工作時居然把螺絲都擰反了,這位工人師傅嘆息道:“大學培養出如此大學生,怎能找到工作?!”所以,攻讀工科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將自己和社會現實需要聯絡在一起,為自己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發展起點,不要盲從選擇讀研。
教育類專業
教育類專業以培養教師尤其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為主要目標,在決定是否考研的時候,同學們應該慎重。教師職業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師有較專業的基礎知識,而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獲取一線教學經驗尤為重要。
本科階段學習教育類專業的同學,最好能在獲取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後再選擇考研,為將來能成為既有一線教學經驗,又有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的複合型教育人才做好長期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在國內,這類人才是比較稀缺的。根據針對許多中小學包括一些著名中小學開展的調查發現,在許多的學校,教學一線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很高,但理論研究水平卻很低;另一類則恰恰相反,在高校裡的研究生、教授們,教育理論水平很高,但卻距離實際的教學十分遙遠,所寫的教育論著對現今的教育教學常常是“隔靴撓癢”。於是形成了從事教學的人不搞教學科研,而那些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人卻又往往不搞教學的局面,致使在教育領域教學與科研嚴重脫節,而真正能做到兩者兼而有之的則是鳳毛麟角。這一較為普遍的現象值得當今的教育類專業大學生深思。所以,讀教育學類專業的學生可以考慮在畢業後不要立即考研,不妨先選擇走近學生、走進課堂,為自己確立一個好的發展基點。
語言文學類中某些側重實踐性的專業
如新聞學專業、外語類等專業,需要到實踐中去學習鍛鍊,試看有多少知名記者是從課堂裡培養出來的。所以,像新聞學這類專業應先到社會中實踐,鍛鍊幾年後再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決定是否考研,這樣才能夠將實踐和理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有一些這樣的案例:小蓮同學大[微博]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後沒有立即選擇考研,而是選擇了到新聞單位就業,透過孜孜不倦地工作,幾年下來不僅工作出色,而且在多家報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有影響的文章就有七八篇,正在她工作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刻,透過科學備考如願考入了某著名大學的新聞學研究生,良好的知識積累,加上豐富的新聞工作背景,使她很快出類拔萃,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當即就被一家大報社“搶”走。再如小呂同學,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畢業後她並沒有選擇讀研,而是看準了目前國內阿拉伯語人才短缺的現實,應聘國家水電公司去了利比亞。她準備工作一兩年,一來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二來也能積攢下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再返回高校讀研,之後準備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
財經類專業
這類專業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社會需求導向也如此,因此更適宜工作後再考研。例如會計學類及相關分支專業,開設此類專業的院校達到90%,雖然社會對這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可是對於學習這類專業的學生而言,社會上各種用人單位對財務人員需求人數遠遠大於從事教學科研人才的人數。而現實狀況是,眾多財經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質,與實際工作的需要距離很大,如果在本科畢業後立即選擇考研,就會與實際需要相差更遠。以前曾遇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小王是一名畢業於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為人聰明機靈,畢業後沒有立即考研,而是選擇了就業。他先從一個小企業的會計做起,由於他勤奮好學,很快就熟悉了會計行業方方面面的情況,工作頻頻受到企業老闆的讚揚,專業技能也不斷提高,幾年後他就被一家知名的大企業“挖走”,並晉升為財務總監。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一般會要求財經類專業應聘者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也因此這類專業的學生不適合畢業後立即選擇考研,最好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考研,以便有更好的發展。有心的同學,看到這裡應該可以發現“新大陸”了:自己所學的專業適不適合考研,上網瀏覽所學專業的用人資訊,看看此專業的人員需要具備專業以外的什麼樣的條件。或者還可以去招聘現場瞭解本專業的用人要求。這樣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做出客符合實際的決定。
已經飽和或過剩學科專業慎考
一位中學物理教師,由於覺得在小縣城當中學教師教書太清貧太寂寞,想改變一下自己的現狀,於是就辭去了原來正式崗位的教師職業,報考了西北某知名政法大學的法學研究生,可等到畢業後才發現,法學學科方向研究生早已人滿為患,不僅失去了原來的工作,新的就業崗位又找不到,最後只有加入到了“失業”的行列,另謀出路。目前我國99%的高校都開設有法學等專業,如果選擇這類專業方向考研,那就是一條“不歸路”了。大家可能認為言重了,在此不妨分析一下,首先是法學等專業開設院校多,門檻高、關口多,而就法學專業來說,如果就業選擇律師,那麼就一定要取得律師資格證,考取此證比考研難多了。如果想要有效避免這位中學教師所犯的錯誤,就要多關注目前考研動態,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