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範文
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範文一
《西方哲學史》我選擇了梯俐、伍德編著的版本。因為看到有些書上評論說:它擁有更通俗的解釋和客觀的立場,所以就選擇了它,望讀能讓自己對哲學史有個基礎性的瞭解。現在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它讀完了,但留在腦子裡的東西不是很多,還好,我做了筆記,可以隨時翻來看看,而不用整天抗著那本厚厚的書。
這本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希臘哲學、中古哲學、近代哲學。每個部分後面也包括了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學家以及哲學流派。當然凡是影響重大的哲學家和流派所做的介紹佔的內容都是比較多的,如柏拉圖,奧古斯丁,康德等人。當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驚訝的是它講的是自然主義哲學,這點讓我很不解。因為我總覺得自然是跟科學有關係的,跟人文扯不上關係。而到讀了後面的具體內容時,我才真正的搞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哲學的起源和發展是離不開一些條件的,而自然條件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希臘哲學是自然主義的哲學的一個原因吧。在這個部分裡,人們主要去探究了事物構成的的本質,是運動還是靜止?讀完這個環節的時候,我已經不知道事物到底是有什麼構成的了。但當我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去思考的時候,我才有了自己的概念。但是我卻有個疑問:馬克思關於世界本質的認識是不是也存在問題呢?後面主要講了希臘哲學頂峰時期的狀況,即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個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於這三個人物無論是文學還是教育學都是講的很多的。我覺得這個時期的哲學是任何一個年代都無法超越和凌駕的。有人說蘇格拉底的思想到現在都影響著西方人,也有人說蘇格拉底推動了西方科技的發展,由此可見這時期的哲學的價值。
第二部分是中古哲學,我對這部分哲學很感興趣,源於我對宗教的興趣,因為我是在三種宗教信仰的包圍中成長的(基督教、、佛教),但是我沒有宗教信仰,多種宗教環境讓我失去了信仰,我始終都把宗教當成了一種文化,我也始終不能理解他們做禱告、禮拜以及跪拜的行為。特別是我的同學中不少都是都穆斯林,他們一直告訴我說,你不是穆斯林,所以你不能理解作為穆斯林的驕傲和自豪,當然你也不能理解我們的拜功。我確實感受不到他們的那種虔誠,因為我總覺的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是一個無神論者,為什麼還會篤信虛無的神會賜予我們所有呢?這是我的一點困惑,也困惑了我很多年了!
其實讀這一部分時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當這時期的哲學家大談特談神或者是上帝的時候,我開始懷疑我自己了。在看了他們那麼多論述後,我竟然出現了相信上帝存在的傾向,還好,這個時間很短暫,我是唯物主義者,由此我覺得宗教對人的“殺傷力”很大。我是帶著神秘感來讀這部分哲學的,但是最後並沒有多大的神秘感,所以我覺得中世紀的哲學,因為某種原因提前給自己蒙了一塊麵紗,面紗背後,其實什麼也沒有,不過中世紀的文化藝術,還是很值得人們去欣賞的,我比較喜歡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和電影,原因是充滿了激情,浪漫,自由與反叛。
第三部分是近代哲學,他離我的年代比起前兩部分是近的,可在理解上卻趨向了一種複雜。當面對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很激動,因為不會像中世紀帶著宗教的束縛,而是一點點的展露出科學精神的曙光,用科學的規律性的東西去解釋世界和文明,心裡彷彿一下子亮堂了許多。儘管如此,但它並沒有完全同經院哲學決裂,神學的偏見依然存在。然而當哲學走到康德這裡的時候,他說,休謨把他從“獨斷的睡夢中喚醒”,同時他也把我從理性的夢中喚醒了。他說:“一直到現在為止,哲學是獨斷的,它往前行而沒有預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現在必須批判或開始不偏不倚的考察理性一般的能力”。於是有了他的三個批判,對我而言,是種風暴。因為我沒有懷疑過理性,而且崇尚理性。現在看來,我有點錯了,理性也會存在問題,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想過的問題。
當讀到黑格爾的時候,我再一次激動了,因為有部分內容我可以理解。後來我才找到了原因,是因為我所學習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一部分是源於黑格爾的哲學。我覺得他的偉大不僅是提出自己獨具特色的觀點而且促進了哲學史和宗教史的發展,在他之後產生一批哲學史家如費舍、策勒爾、文德爾班等。再到後來,我覺得哲學真的是飛躍了,但是也越難解讀了。我對胡塞爾真的是提不起興趣來了,海德格爾給我比較詩意的感覺,看到他彷彿看到美麗的詩意的棲息的.生命,不過他的《存在與時間》讓我很痛苦。還是很喜歡他那句話:朝向死亡的存在,人的全部存在交織著因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而引起的悲劇性的焦慮和苦惱。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句話,讓我有了活著的勇氣,以前把死亡看的很不開,現在看開了,死生相互依存,活著是為了死亡,死亡是另外一種活的方式。一直都用這些話來安慰自己,正視死亡和悲劇!我想我會堅強的面對……生活中隨之而來的一切!
這本書讀完我總體的感覺就是:腦子一邊是水,一邊是麵粉,攪攪成了漿糊。我覺得如果不對裡面具體的人物及著作做詳細的閱讀的話,僅憑史上提供的資料,是很難讀懂這些哲學思想的。通讀之後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當別人提起伊壁鳩魯,施特勞斯,伯格森等人的時候,我不再陌生,不過也只能達到見過的水平。我想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反覆去閱讀做到整體的把握,給我的專業學習提供幫助。
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範文二
羅素三言兩語介紹了西方哲學簡史,看了一團霧水,是自己的閱歷 不夠,還是未經消化、一味圖塊,關於某某人,三言兩語,太多散漫了,而其哲學內容亦是經過羅素的評鑑,這樣就失真了。
由是我懷疑某些天文學上的常識,懷疑數學上的某些公式,懷疑至今為止並沒有任何一門派或某個人的哲學是可學的哲學,這其中包括馬克思,哲學是無窮的,不應該到馬克思而終結, 還可以繼續往前發展,或者說發展至科學的哲學。
先前讀書時也有懷疑,只是自己無力證實,無力去驗證今日又有此懷疑,而於將來,不知可有推動哲學前進者,不知何時才可能發展至科學的哲學,彼時,哲學將更加的完善,更加適用於生活。
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發展是可以達到共產的,我認為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那時思想達到了一定高度,以國為單體,可以不要,陷於無,人民自作主張,彼時馬放南山,地球為一村,國家為一人,一人理一事,一人予一村事務,村中無糾紛,鹹太平。
叔本華人生痛苦,然而只要找出痛苦的根源並加以解決方可使幸福長駐、快樂長存!
解決了痛苦、發展到那個高度,差不多也是盡頭了,彼時人生而無意義,無價值,如是,人生依舊痛苦,或測突破地球之限,吾未之聞也,以目前理解,亦未敢聞也。開普勒、牛頓真英雄也,視野宏廣,不侷限於地球。
以哲學、思想、文化為藥引,以和平、實業、知足為藥材,可解決那個痛苦,可到達那個高度,一定行的。
只是必須要保障諸人 有健康、綠色的生活,必須引導諸人的人生,使之有價值、不虛無,以此為前提。
落實到生活中來,先有綠色的食物,舒適的環境,這要求我們走一條現代化農業的道路,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
路道盡頭;人生依然沒有意義,不知道彼時、將來支撐人們有勇氣活下去的是什麼,僅是研究前人、研究歷史、活在過去嗎?抑或突破前人與現在,向將來、向未來邁去!
彼時,自殺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是懷疑、是猜測,暫無能力去驗證,亦不能拿出充足的論據說明以上不錯。
是非願有人來驗,曲直終有後人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