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天使的舞蹈演說稿
幼兒園韻律活動包括律動、舞蹈、其他節奏活動,韻律活動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律動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的快樂,使身體成為學習音樂的有效載體。其目的在於透過身體動作體驗和培養節奏感,加強對音樂的注意與記憶,達到促進幼兒自我表現的願望,從而提高對音樂的創作能力。那麼,在韻律活動這種比較特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究竟應該怎樣運用呢?
動作示範
▲行禮
行(動作)→舉手禮(動作)→搭肩分層次加上語言指導示範:
▲踢踏步
1.教師用語言指導:兒歌加動作示範“我是頑皮的小紳士”運用一個很神氣的紳士圖片展示,讓幼兒瞭解紳士的神態,散步到廣場去跳舞,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
2.教師配合上音樂動作示範。
3.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動作並示範:踢、踢,嗒嗒嗒……
4.教師哼唱樂譜與幼兒共同練習。
5.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加上擊掌的音樂節奏與幼兒共同練習:踢,踏,踢,踏,1、2、5、4、5、6、8。
▲交換舞伴
用語言指導幼兒自主練習,教師不示範,“伸出帶手腕的手,指一指你現在的好朋友,順著你手腕花的指,找一找你外圈下一個好朋友。”幼兒觀察,教師與個別幼兒合作示範並用語言指導“轉一個圈,面對面,行禮”幼兒跟著音樂初步嘗試練習。符號標記運用一個很神氣的紳士圖片展示,讓幼兒瞭解紳士的神態。
一、運用書面語言,讓幼兒感受韻律
書面語對於幼兒園的韻律教學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書面語言包括教師運用的符號標記等。透過書面語言,幼兒可以直觀、迅速的記憶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張老師透過一幅形象的“紳士”圖,讓幼兒完全領略到了紳士所要表現出的神態,為下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
二、運用體態語言,讓幼兒體驗韻律
體態語言是一種非語詞傳播或非語言交際的工具。在韻律活動教學中,體態語言的重要性往往會格外突出。教師的體態語言起碼應該具有三種功能:示範或榜樣的功能,解釋或強調講解內容的功能,發起、維持或結束幼兒行動的功能。而體態語言不僅包含了肢體語言,還包含了面部表情語言等。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可以透過面部表情、體態表現出來。
1.面部表情語言
在教授紳士動作時,運用驕傲的姿態,讓幼兒自己感受對小紳士一詞的理解。當幼兒在學習小紳士的動作失誤時,張老師用微笑對幼兒進行鼓勵,增強幼兒自信心。在樂曲高潮時教師用各種緊張、歡樂等面部表情,去示意幼兒感受樂曲,讓幼兒能夠輕鬆的理解歌曲的內涵。
2.手勢語言
手勢語言是人體敏銳豐富的表意感測器之一。當孩子顯得沒自信時,老師就把手握成拳頭並上舉,表示:加油!當孩子表現出色時,老師就豎起大拇指表示:你真棒!而在張老師的《頑皮的小紳士》中,幼兒音樂節奏的歡快,對於基礎差的幼兒,對於節奏的掌握並不是很準確,張老師用手左右揮舞,去指揮小紳士們的'步伐,幼兒清晰地掌握了樂曲的節奏,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韻律活動是最常見、最重要的。任何韻律活動中的動作示範,都離不開教師用肢體語言去形象的表現。在張老師的《頑皮的小紳士》中,每個樂句中都需要教師的動作示範,教師的每個肢體動作都表達了樂句中的含義。教師在課堂中形象的動作,引得幼兒咯咯直笑,使幼兒更有慾望自己去學一學、做一做這個“頑皮的小紳士”了。
三、運用有聲語言,讓幼兒表現韻律
有聲語言也可分為運用語詞表達的語言,還包含運用音調錶達的語言。透過教師鬆緊有度,有激勵、有反饋等的語言運用,良好的保持著師幼間的互動關係。韻律教學同樣離不開有聲語言的應用。活動中,張老師用語言“我是頑皮的小紳士,散步到廣場去跳舞,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基本結構,用節奏語言“找朋友,轉一圈,面對面,行一禮”指導幼兒舞蹈時合拍的交換舞伴。幼兒既掌握住了音樂的節奏,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將直觀手段與語言結合,可渲染出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幼兒對活動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並主動參與活動。生動的語言描述可以使幼兒聯絡已有經驗產生新的聯想,這樣抽象的節奏、音符等音樂元素就會變得活潑而親切,幼兒的學習活動也更加生動有趣。只有當幼兒樂意表現美,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總之,韻律活動應具有多樣性,隨著幼兒的成長,從表情到姿態,從內心表現到動作連線,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教師應用適當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具有創造性的表演,使他們感受到韻律的美。讓我們更好地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主動探索、自我體驗、盡情表現,從而讓幼兒充分領略到韻律活動的快樂及音樂的魅力,舞動出他們自己的精彩,充分享受韻律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