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愉快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愉快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

【篇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中秋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正逢諸果成熟上市,是個果子秋,有的老北京人就直接稱它是“果子節”。在老北京,中秋的前數天,在東、西四牌樓,東、西單牌樓,前門大街,天橋等各熱鬧街道均有果攤,接連不斷,有些大商店臨時搭棚支帳,晝夜營業。這些蓆棚和果攤是專賣水果和出售整隻羊的。水果品種包括紅葡萄、白葡萄、鴨兒梨、京白梨、蘋果、青柿、石榴、桃子、煙臺梨以及西瓜(專為供月之用),乾果店門前賣糖炒栗子。由於水果品種最全,故供月以水果為主。

在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八月十三到十五,學生也不上課。當到了中秋節黃昏的.時候,每家每戶就都在庭院中設一供案,將月餅和石榴、棗兒、蘿蔔、西瓜等瓜果供於桌案上。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祭的就是“月光馬兒”和“兔兒爺”。

這裡所說的“月光馬兒”,就是紙神馬。《燕京歲時記》說:“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這月光馬兒,上部繪太陰星君,下部繪月宮桂殿及搗藥的兔兒爺,彩畫貼金,輝煌耀目。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兔兒爺源於傳說中月亮裡的玉兔,是用黃泥以磚模刻塑的,造型眾多,大的高約三尺,小的僅一寸左右;大的很威風,小的甚精巧。兔兒爺多似將帥,身穿金色盔甲,或半披戰袍,有的騎著獅、象、麒麟、駿馬等神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頜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老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一般從八月初就開始擺出來,一直賣到八月十五的夜晚,過了十五就沒人要了。“兔兒爺”雖一年一度享受一陣香火,不過誰也不真把它當神看待,撤供後就是孩子們的玩具了。

北方的月餅不如南方的細軟,在六十年前,除了東安市場和前門外幾家南味食品店售賣“火腿”、“五仁”、“提漿”等少數幾種南味月餅外,北京人習慣吃的則是“自來紅”、“自來白”和上供用的大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等),品種不多。

現在流行吃廣味月餅,而過去老北京的中秋月餅則是以前門致美齋為京都第一。以前老北京祭祀的月餅都很大,很多家裡都吃不完,有的保留到除夕接著吃。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老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其實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

【篇二】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今天,我們一家趁著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去外婆家玩,一路上陰雨不斷,雖然雨點很小但是很密,使我感到十分壓抑。車開著開著,天氣漸漸的由陰轉晴了,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我們到時,外婆已經準備好了團圓飯。只見舅舅把桌子椅子擺放好,我們圍坐在一起,望著滿桌美味可口的飯菜,我不禁嚥了咽口水,因為外婆還沒說可以吃呢!“開飯了!”隨著外婆的一聲“命令”我們一家便開開心心的吃起飯來。我吃完後頑皮的給媽媽做了個鬼臉,便和兒時的夥伴玩去了……不知不覺到了晚上,我不自覺地望向天空,尋找這顆令人迷戀的星體——月亮。這時月亮正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裡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這時我愣愣地看著它,彷彿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再看那滿天的清輝,遍地的水銀,真是讓我陶醉。“明月當空灑銀洩玉,中秋正至喜世悅人。”大概就是在寫這時的情景吧!這時大姐姐和小姐姐拿來了月餅,我終於看到了那令我垂涎三尺的月餅,我跑了過去,把每種口味月餅都美美的品嚐了一遍,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吃完了我一邊喝著綠茶,一邊聽著他們興高采烈的談話,一邊感受著綿綿的愛意與關懷,真是別有一番風味。這時,我唱了一首“千里共嬋娟”得到了熱烈的掌聲,大家互相祝福著。真可謂“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

千里試問平安否?且把思念遙相寄。綿綿愛意與關懷,濃濃情意與祝福,祝大家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