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種養條件下的休閒生態農業新模式論文
1.當今農村發展現狀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自1978年推行大包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就以個體經濟為主導發展方向。誠然,包產到戶解決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問題,為農村的商品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傳統的農業經濟也開始朝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而單個小戶的短板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個體化經營不利於農業發展。單一農戶無力承擔水利等公共工程,也無力購進、養護大型農機,而機械化作業是農藝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體現,是把農民從“面朝黃土”中解脫出來、切實增產、增效、提質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現代化大農業的物質保障。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於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最佳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註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而化解這些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在農村推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農業的多效能作用,使得農業的能效不僅限於社會供給,還可以適應需求的多樣化,在競爭中發揮自身優勢,力爭分得一杯羹,讓農業發展接二連三,延長產業鏈,多個環節提供服務,多重滿足市場需求。
2.網際網路+農業推進農業的新業態及出現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網際網路+農業”的推進艱難重重。我們以河南省為例,河南省高度重視“網際網路+農業”發展,並且成效初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發展中的、亟待加以解決的問題。第一,“網際網路+農業”頂層設計存在的問題,亟需制定出立足河南省層面的“網際網路+農業”發展戰略規劃確保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第二,“網際網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利用率偏低,資訊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有限的基礎設施、農業資料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低,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基本上還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資訊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任重道遠;第三,科技服務存在問題,第一線農民缺乏基本知識使用,同時缺少企業參與,專技術人員服務多以兼職形式服務,服務時間也難以保障,缺少資金和各網際網路平臺之間溝通困難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當前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生態旅遊產生的思考
3.1農村的專門科技人員在數量上存在大量缺口,普通農戶科學素養低,缺乏生態意識。許多生態農業試點工程在建設和試點過程中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當技術人員無法給予足夠的技術支援時,生態農業建設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3.2生態農業系統的基礎建設不完善。在技術推廣方面,還沒有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不合理的技術結構,低速度、低效率的技術引進,也不能給農民提供高質量的品種、技術、信用、資訊等提供服務。3.3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國的生態農業模式多達370種,但沒有一個共同應用的標準。3.4資訊不靈,投資不夠我國農村許多地區交通不便,通訊落後,資訊不暢通,資訊的獲得和處理手段落後,實用的生態農業技術到位率差,在全國範圍內仍未形成用現代農業科技裝備、支撐的生態農業格局。
4.基於雲種養模式下的生態旅遊運作新探索
當下生態旅遊和綠色有機食品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而傳統的生態旅遊多以觀光和飲食服務為主,客戶缺乏參與度;採摘類的旅遊產品經營專案過於單一,由於客戶對於土地和作物缺乏歸屬感,存在著一定的破壞和浪費現象;而綠色有機食品一直呈兩極分化狀態,已經開啟市場的大品牌產品價格過高,消費者在消費此類產品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小農戶生產的真正綠色食品難以承受高昂的市場推廣成本,銷售渠道難以開啟,被迫降低產品價格,因而利潤較低,生存備受挑戰。
5.結束語
“雲種養”休閒生態農業對新農村建設是一種有益嘗試:平臺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業技術人才和農業管理人才,他們來到農村,能夠為農村發展提供新思維和新活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能夠發現農村發展出現的問題,倡導農村文明風尚,有助於農村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