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1400字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國公司員工與日本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鑑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與日本員工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中國員工確實有大而花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以致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了,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與“差不多”、“大概其”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如,一臺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上海牌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而美國的,“阿波羅”飛船,則要二萬多個協作單位生產完成。在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數百萬的零部件所組成的機器中,每一個部件容不得哪怕是1%的差錯。否則的話,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單是殘次品、廢品的問題,甚至會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證一個由無數個零件所組成的機器的正常運轉,就必須透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從技術和組織箮理上把各方面的細節有機地聯絡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才能保證其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龐大的系統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想象不到的災難。
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已故總理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所以,《細節決定成敗》催人警醒,因為它列舉了中外企業界在細節上取得成敗得失的許多正反案例,警示人們必須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一切,“成也細節敗也細節”。作為高校的管理人員,我們閱讀此書,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做人、做事、搞管理都必須一絲不苟,以科學、規範、嚴謹、認真的態度把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日積月累必有大成。聯絡到我們的教育工作,要確保每一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必須做好涉及教育教學所有環節的每一項工作,只有人人盡職、步步到位地“育人細無聲”,否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所謂100—1=0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擔負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未來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必須為了“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神聖事業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偉大戰略,寓細緻入微的工作方式及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於一體,認真落實好學校每一項制度,處理好每一個工作細節,以每一個區域性的高質量工作,促進學校整體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