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課《製作電子小報》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製作電子小報》教學反思

《製作電子小報》是五年級《資訊科技基礎》教材第三章第一節最後一部分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工具軟體(以word軟體為例)將文字、圖片等資訊組合加工成圖文並茂的電子報刊形式,表達意圖。下面給大家分享《製作電子小報》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製作電子小報》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Word綜合應用的一堂課。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了解一般電子介紹文件的製作,能根據主題,規劃和設計文章結構,較熟練地運用Word進行文件編排,完成小報的製作。而本課的難點是如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

在學習此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Word中藝術字、自選圖形、圖片等技能的運用,在製作小報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就藝術字的插入;文字的字型、字號,還有顏色的設定;圖片的插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圖片版式、大小的調整、圖片的移動等操作。雖然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但是學生已經接觸過這些知識點都比較熟悉,相對來說也就不是新授課,主要是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主要以學生自己的嘗試為主,培養學生的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由於學生年齡小,在課前,我特意向學生透露了本節課教學的內容,讓大家想想應該編一份怎樣的小報,要用到哪些內容。討論後,要求學生根據主題構想對下載下來的相關資料,運用Word文字處理軟體編排成介紹新年的小報。

在教學中由於考慮到學生初次嘗試,因此給了他們一些小報模板,要求他們根據模板填充內容。因為有了框架,學生對小報有了大體的認識,嘗試起來就沒那麼難了……從課堂反應的效果來看,這一鋪墊基本達到了我所希望的效果。

從這堂課的教學我感悟到,學會技能不難,但要變為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走的路還很長,不是花一節、兩節課就能辦到的。要多動腦,為學生做一些鋪墊,儘可能的幫助他們,透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提高資訊科技綜合運用能力。

《製作電子小報》教學反思2

學生透過之前的實踐任務,已經掌握了頁面設定、背景設定、插入圖片、插入文字框、設定格式等技能,具備了製作電子板報的技能基礎。同時,在之前的實踐任務中,學生並不是進行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利用技能進行電子作品的創作,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因此,本次實踐任務的設計側重於考查學生對學過知識(包括收集資訊、整理資訊、加工資訊)的綜合應用情況,培養學生的整體規劃設計能力。

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間,本次任務從組建小組、確定板報主題、收集素材到作品製作、作品評價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按照製作電子報刊的基本流程“確定主題→收集與選擇素材→設計版面→製作作品→評價作品”為線索,在教學設計上,我設定五個課時開展實踐活動:第一課時主要介紹理論知識,包括介紹製作電子報刊的一般流程,結合電子板報範例,介紹電子板報的版面結構和設計要點。接著介紹本次實踐任務的內容要求、具體安排,並要求學生進行分組,確定板報主題。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學生收集與整理素材。由於計算機室沒有網路,學生只能利用課餘時間收集素材,課堂上的任務是對收集到的素材進行篩選與整理。考慮到教學條件所限,這一課時中,我提供一些背景圖片、學校圖片和裝飾圖片讓沒有準備好素材的學生進行篩選,最後每個小組建立自己的`素材資源包,為製作電子板報提供素材準備。第三、四課時的任務是各小組按照《製作電子板報操作指南》進行自主創作。第五課時進行作品分享與評價。各小組欣賞其他小組的電子板報作品,根據評價量表對所有的作品進行評價。

經過五個課時的實踐,學生經歷了製作電子板報的流程,製作出了完整的電子板報作品,並完成對其他小組的作品評價,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但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回顧這幾節課的課堂情況,存在以下的主要問題:

(1)在確定主題時,部分小組感到迷茫,不知道選擇什麼主題,進而影響完成任務的進度;

(2)學生收集素材的途徑有限,收集到的素材(特別是文字素材)較少,導致很多作品的文字內容不夠豐富,版面空白的地方較多;

(3)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較為薄弱。一方面,儘管要求每個小組每節課填寫任務分工表,但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少小組變成一個人負責製作作品,另外的成員做與任務無關的事情,沒有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儘管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指南,但學生在遇到操作上的問題時,還是習慣性舉手提問,不懂得透過操作指南尋找答案。

(4)由於課時限制,最後的作品評價課僅進行作品的評分,缺少交流與點評的環節。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重新認真回顧這次實踐任務的教學過程,查詢原因,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得到一些啟示,指導我以後更好地安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

啟示一:在讓學生自主確定板報主題的基礎上,提供一些主題供學生進行參考。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本次實踐任務從確定主題、選擇素材到製作、評價作品都由各小組自主完成。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大部分小組透過討論,能夠確定合適的板報主題。而部分小組感動迷茫,不知道選擇什麼主題,課堂上也沒有及時反饋情況,導致到“收集素材”階段,還沒有確定板報的主題,影響完成任務的進度。鑑於此,在讓學生自主確定板報主題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選題的指導,引導學生確定恰當、具體的主題,並提供一些主題讓感到迷茫的小組有所參考,以免落後於其他小組的進度。

啟示二:考慮到學生收集素材的途徑較少,引導學生從生活和學習中選擇素材。

文字和圖片是構成電子板報的主要內容,一份好的電子板報首先體現在充實的內容上,透過內容向讀者傳達板報的主題思想。但大部分小組的作品中包含的文字內容太少(一個版面只有一兩篇簡短的文章),達不到充分表現主題思想的意圖。通過了解發現,學生能夠收集素材的途徑非常有限(侷限於從書籍上摘抄、利用週末回家上網搜尋),因此收集到的文字素材較少。為了提高素材的數量和質量,可以進行如下考慮:

(1)在選擇主題時,指導各小組充分考慮所需素材的來源,確定容易獲得素材的主題。

(2)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如學習資料、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等)中獲取素材,鼓勵學生自己撰寫文字素材,提倡素材的原創性。

(3)提供大量與主題相關性不大的素材資源(如背景圖片、裝飾圖片),讓學生進行篩選,確定所需的素材。

啟示三:採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各小組的所有成員以合作形式完成任務。

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合理的現象:

(1)任務由小組中的一兩個人負責完成,其他人完全沒有參與其中,而最後的成績卻屬於整個小組的所有成員;

(2)“合作學習”變成“分工學習”,小組內的每位成員負責一部分的內容,各成員完成所負責的內容之後就不再參與任務,整個過程缺乏交流與討論。

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合作意識薄弱,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內涵。為了讓學生真正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首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在進行分組時,必須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引導各小組根據每個成員的實際能力確定為某一階段任務的主要負責人,但在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時,每位成員都必須參與其中,透過討論、交流最終確定每個階段(如確定主題、選取素材、版面設計等)的內容。其次,加強教師的監督作用,要求各小組填寫各階段的任務分工表,詳細記錄每位成員在該階段完成的內容。課堂上加強巡視,提醒正在進行與任務無關的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並採取一定的措施對沒有參與任務的學生進行懲罰。最後,根據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情況開展小組內部的成員互評,促使學生參與到小組任務中。

啟示四:在開展作品評價時,注重小組之間的點評和交流活動。

電子作品的創作並不是一步到位,需要透過交流,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斷修改完善。因此,在進行作品分享時,需要加強小組之間的交流活動,促進各小組的互相學習。透過其他小組的點評,各小組能夠認識到本組作品的個性亮點和不足之處,明確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內容。而在本學期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完成作品後,僅剩下一個課時,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各小組的作品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應注重作品評價環節,設定充裕的課時,以便開展作品點評和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