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畢業生的報告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田淼,是2015年考入北大的文科生,現在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很開心能夠有這個機會,跟師弟師妹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心得。
在我看來,對於高一的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牢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這一段路程與高三相比自然要輕鬆,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段路如果走好了,以後的學習生活就會事半功倍。如果不能好好利用這段時間,那麼,在高三的衝刺階段,你將備受基礎不牢、習慣不好的困擾,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那種感覺是讓人非常難受的。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分享五個實用的習慣。其中有些是我能做到的,我稱之為經驗;有些是我做不到的,我稱之為教訓。
第一、整理好自己的東西。
現在的你們應該也有了好多好多的學案、作業、自助,資料堆得到處都是。我也承認,自己是個邋遢的人,很多時候會找不到書、卷子,上課老師要講作業時自己卻找不到,只好和同桌一起看,這樣不僅影響心情,降低效率,還影響同桌的學習。
我想,應該會有跟我境遇差不多的同學。東西老是找不到,怎麼辦?我自己的辦法是,能扔就扔。東西越少越容易整理乾淨,越多越不容易,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東西,就是因為東西太多了,讓太多沒用的東西分散了自己的精力。我們辛辛苦苦收藏的卷子、本子,到頭來還是會一眼不看的扔掉;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地扔掉,省得心煩。我們收藏的東西,並沒有我們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高三自主複習,還會有新的資料下發,既然如此,我們留著它們幹什麼呢?不要用過多的精力去整理"用過的紙",這點時間,足夠你們用來記憶更多的知識點,做更多的題,改更多的錯,做更多的總結。明天還有明天的卷子,留著現在的卷子,以後顧不上看。不會因為有哪張過去的卷子沒留住、就導致你考不上理想大學的。覺得有價值的題,用小刀裁下來貼到本子上就好啦,何必用寶貴的時間來整理紙張呢?如果你只是為了高三畢業後看著高高堆起的卷子自我意淫心滿意足,那真的不值,真的。那些卷子最後只能去賣廢紙,還賣不了多少錢。所以,能扔就扔。
第二,學會背誦。
對於文科的學生來說,背東西是看家本領,但是背東西也要講究效率和方法。
背誦時的大原則是"不要強度要頻率".背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一天只背一個問題,一遍就徹底記住,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淺記憶、多重複,讓淺記憶轉化成深層記憶,知識點就記得牢固了。不要只背一次,一次多遍,而要"每次一遍,背誦多遍".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送禮就送腦白金",這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廣告,不是靠強度的,而是靠頻率的。利用候操時間,多重複記憶零散的知識,重複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真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這時才算真正背過了。
不同的心態下,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背誦方法。心浮氣躁的時候,抄幾遍比背出聲更管用。浮躁時,出聲背容易導致心不在焉,而紮紮實實的抄幾遍則很容易集中精力,當東西落在筆頭上,那種體認感就更強,記憶效果會更好,這是我自己的感悟。但是,當你狀態很好的時候,條件又允許,就不必要用抄來減慢自己的速度。這時,要學會高效的出聲背誦。出聲背誦的優點在於,可以讓你的思維更靈敏,神經更活躍,鬥志更旺盛。我自己的經歷是,在早操候操時,出聲背誦是比較好的選擇。剛起床,出聲背誦可以迅速喚起自己的鬥志,開始一天的高效率學習。當自習學不下去時,認認真真的抄一遍薄弱的知識點(用腦子抄,不要心猿意馬),往往既可以調整心態,又可以獲得知識。學會背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不同的背誦方法。
第三,學會實用性原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奧卡姆剃刀"原理,它的表述是"如無必要,無增實體",也就是說,當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一件事情時,不要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說,當你整理改錯本的時候,如果一道題的題目特別長,你沒有必要把它抄下來,在我看來,這完全沒有意義。你完全可以用小刀把題目區裁下來,然後貼到改錯本上。你也沒有必要花時間去給自己的本子加裝飾(比如畫一朵小花)。和別人較量筆記本和改錯本的美麗程度是沒有意義的。只要自己能看清,能理解清楚,就可以了。這樣說來,筆記和改錯本的字,也只要自己看得清就好了。平時和考試的一大區別就在於對書寫要求的寬嚴,為了頁面整齊美觀而不惜多花半個小時去一筆一劃的寫一頁改錯本,那是不經濟的行為。但是考試時,則要十分重視書寫。這種實用性原則,其實在以上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形式、空架子,而忽略了裡面的實質和內容。
第四,不要和答案過不去,不要和老師過不去。
這是說在做一些理解型別的題目時。比方說,做文綜或者英語閱讀時,我們經常會出錯,有的錯自己也難以理解。明明覺得自己選的`有道理,答案卻選擇了另一個。理解性的問題是帶有個人因素在裡面的,這時候,就不要再花時間去糾結自己的答案為什麼錯。比如說我們選了B,但答案卻是C.這時候,我們就不要去找老師理論半天,辯論B是否是錯的。而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C為什麼對上,而非糾結錯選項。透過由題目到C的邏輯推理,我們就可以養成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做對更多的題,少出這樣的錯。反之,如果把大量時間用來糾結錯誤、和老師鬥嘴,那是不划算的。如果討論沒有結果,那你這道題就沒法鍛鍊思維方式,這道題就算白做了。很多時候,老師說不過你不是因為答案本身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水平有限,你的思維方式讓老師沒法和你更舒服的交流。這時候,不要強迫老師修改答案,而應該快去增強實力。當自己的實力增強之後,有些疑問就會自己消失。所以,不要和答案、和老師過不去。
最後一點,學會與心靈對話。相比前面的幾點,這一點似乎很玄;但實際上,這是我最看重的一點。以上幾點,"該扔就扔","學會背誦""不要和答案、老師過不去"實際上都是實用性原則的具體表現。而這一點,我們就不能講求"有用",而是講求"無用".學會與心靈對話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要學會反思。這種反思不是泛泛的,而是要做那種深入骨髓、靈魂的自我剖析。就我自己而言,每做完一次成功的反思,都會覺得自己"輕了幾斤",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愉悅,這時,我會對自己的弱點看的更加清楚,對前路更加明確。時時刻刻保證自己是清醒的,在與自己的溝通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道路,總結出有用的習慣。
我說了這麼多"有用"的東西,其實都是最後一項"無用"的東西帶來的,也就是說都是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結果。希望大家明白,學習方法技巧這種東西,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永遠只是補充,最重要的永遠是自己在自我反思甚至在碰壁、挫折中得到的。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渴望學到知識,再動一點腦筋,方法自然而然就會到來。人們因為極度渴望提高生產力,才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生產工具,同樣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在結尾時演講者都會送給大家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話。我想先送給大家一句我最討厭的話:"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拼命的自己。"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拼命了,明天就能享受了。但是,拼命不是用來感動自己的東西,而是人生的必須。因為昨天的你在拼命,才有了今天的你;今天的你也只有拼命,才有明天的你。明天的你,依舊還要拼命。
現在,我可以把我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了,這是高考結束後我的班主任送給我們的,我一直銘記在心,這就是: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止的戰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