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職業技能型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探析與實踐論文
摘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其學教融合、師生互動的優勢,適應職業技能型課程特殊要求。本文以《財務會計》課程學習為例,對該教學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並提出了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技能型課程;行動導向教學;《財務會計》
職業技能型課程顧名思義是以培養特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為目的的實踐性課程。目前的職業院校中這類課程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因為職業技術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不僅要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的勞動者,而且一定要突出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提高,要求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具有紮實的操作技能和綜合的實踐能力。為了培養這種技能和能力,職業院校的任何一個專業都將專業教學內容分解為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訓課程,職業技能型課程就屬於後者。這類課程主要以獨立實踐環節課(完全在實訓室完成)、專業綜合實訓課(將專業中若干個核心技能要求重組在一起進行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對整個專業的技能要求有一個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職業資格(技能)證書課(將職業資格(技能)證書考試的國家職業標準和考試大綱直接引入到學校的專業課程設定中)等形式設定 。校企合作、教做合一、工學結合是實施職業技能型課程的重要途徑。透過這種職場的實戰,學生才能瞭解一項工作完整的流程並迅速培養一定的崗位適應能力。採用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是很難保證其教學效果的。因此加強職業技能型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是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職業技能型課程的教學需要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
學習心理學中現代認知派的知識分類觀及其相應的學習策略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職業技能型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現代認知派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和程式性知識(關於完成某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宜採用接受教學方式,程式性知識的學習則宜採用發現式教學方式,職業技能型課程以操作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採用新型的發現式教學方式成為必然選擇。
建構主義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即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技術和資料,透過與客觀教學環境相互作用,學習者自己積極地建構知識框架。這給我們有益的啟示:教學不是透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知識也不是直接透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學習者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而是一個主動地建構動態地生成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主動對新知識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職業技能型課程的教學須貫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以解決崗位工作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按照任務的需要來啟用、提取和運用到多種知識,即這些知識的建構完全以問題為中心,由實踐任務來驅動,這就必然打破學科的封閉界限,由學習者本人存工作情境和他人的幫助下自主地探究、發現,主動地反思、總結,從而不斷地充實和擴充套件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
因此,職業技能型課程須由具體任務(專案)來驅動,按照崗位工作過程和業務流程來設計,內容的組織也要突破以往的學科體系,學習形式帶有明顯的實踐性,學習的動力來自實踐者本人。還需要在全真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下進行,往往需要多人在實踐中合作來完成,並且要求經驗豐富的一線行業專家的親自指導。可見,這種教學在學習目的、學習物件、學習形式、參與學習的人員等方面都帶有很強的實踐特色,即為行動而學習、對行動的學習、在行動中合作和由行動者來學習,因此人們將它概括為行動導向教學。
二、行動導向教學是適合於職業技能型課程的'教學方式
行動導向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界首先提出並逐步發展和完善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及;tj-~ 。它的基本要求是以職業情境為教學的參照系,遵循的是為行動而學習的原則;即讓行動成為學習的起始點,並儘可能地讓學習者透過行動來學習;而行動則儘可能地由學生自己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檢查、獨立修正和獨立評價。行動必須與學生的經驗融合並反思其社會效果;行動應與社會發展程序緊密結合。行動導向教學從宏觀層面看,是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中觀層面上看,是一種教學模式,而從微觀層面上它又集成了多種可以開發關鍵能力的教學方法,因而又是一整套的教學方法 。無論從何種層面上看,它都是一種適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應運而生的。
行動導向教學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的交往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達到知識的獲得和能力養成的目的。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強調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和行動在教學中的作用,強調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社會性和情境化的學習。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職業基本能力,具有促進學生參與、合作、行動,提高教學效率,形成完整個性的功能。因此,其對環境條件、教師角色和學生自身等方面有獨特的要求,有學者將行動導向教學應遵循的原則及教學特徵歸納為以下幾點:
1.學習理解過程中的行動優先。即將行動和認知結合在一起,強調在做中學。
2.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提倡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我控制。
3.學習過程的合作性。行動導向教學提倡創設儘可能大的合作學習空間,學習任務應能促進交流與合作,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
4.學習的完整性。提倡在學習中消除學科界限,完整的與客觀職業活動相近的學習過程。
5.注重情境的創設,透過環境或情境的體驗和活動過程的體驗,從而形成對事物的認知,進而內化為知識和技能。
6.探究和反思。行動導向教學是探究式的,自主發現式的,解決問題的批判性的學習。同時也是反思性的學習。強調在過程中思考,自我認知,總結經驗 。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與職業技能型課程教學的要求是一致的,它是適應職業技能型課程教學需要應運而生的。因此,採取行動導向教學方式能夠使職業技能型課程的教學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能夠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的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學目標。
三、職業技能型課程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探索
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僅僅透過課堂系統講授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的。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按照任務的選擇與分工 情境的創設與體驗 實戰演練與反思等步驟,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任務的選擇與分工透過對會計職業活動進行分析,我們將會計工作分為出納行動、會計記賬行動、會計主管行動i 部分。
從行動方式來看有填制、稽核會計原始憑證、編制會計憑證、編制科目彙總表、過賬、計算經營成果、編制會計報表、分析和報告財務狀況、提出改進經營與財務管理的方案和建議等。各行動小組將所選擇的大類再進一步細化,每個人都有自己較具體的分工並明確自己與其他成員合作的要求。
(二)瞭解或配置企業執行機制,創設和體驗會計職業情境任何會計職業活動都是在一個個具體的崗位上展開的,各崗位具體工作的落實又必然受企業執行機制和執行環境的制約,因此在開展會計職業行動導向教學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生的角色定位問題,要讓學生明確他們為誰服務、處在什麼樣的職能部門、從事什麼職業崗位、該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等問題。
因此,他們需要了解各種職能部門面向的主要市場、重要客戶、主要的經濟業務活動及其職責、制度規範,等等。我們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透過上網查閱和實地訪談等方式瞭解特定企業的相關資訊外,還以學校所處社群的某一企業為假想服務x.-l象,按企業的具體情況設定相應的部門,將學生進行角色分工,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熟悉企業的主要業務流程和職業規範,這樣學生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會計職業行動的表象是具體的可分解的崗位行動,而其實質是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實施管理的一種活動,是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綜合反映、監督、控制與管理的活動。因此,如何構建企業經濟活動過程,成為會計行動導向教學的重要環節,最好選擇能滿足會計職業行動要求的、真實的企業經濟活動作為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職業情境。我們根據對口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以及課程內容的具體要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保證經濟活動的真實性的前提下,滿足實現會計教學目標的要求。比如,在企業的業務中加入進出口業務以適應外貿業務的會計處理及外匯業務的處理等。
創設會計職業情境,實質就是要解決運用會計的知識、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實施會計職業行動的條件與場景。構建會計職業崗位工作過程,要依據經濟活動過程和會計職能作用,系統設計會計職業崗位職責、任務及活動過程(應知應會)。會計職業工作過程主要有確認稽核經濟業務憑據(原始憑證)、填制記錄經濟業務會計憑證、分類登記經濟業務(記賬)、計算結轉分配經營成果、分析報告經營狀況等。從崗位設定來看主要有會計主管、出納、會計核算各崗、稽核、會計檔案管理等。在教學中將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分別承擔相應的工作崗位,並確定崗位負責人。
定期進行崗位輪換,儘可能讓每個學生對會計各個崗位都有學習和體驗機會。
(三)細化行動環節,開展實戰演練根據會計實際工作各環節的具體要求,x,l準會計職業崗位的技能標準,細化會計實踐教學環節。具體而言,針對出納崗位,將其崗位技能細化為:日記賬登記;現鈔業務;票據業務;銀行業務,等等。然後開展有針x,t性的實訓:賬簿登記與結賬;點鈔;票據的識別與開具;銀行對賬單的識別與未達賬項的處理,等等。
透過精準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崗位的職業技能,從中領悟並掌握相應的職業技巧,獲取相應的職業經驗。
(四)總結與反思一方面是各小組成員要寫工作日記、週記和實習總結,定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心得交流和成果展示。
另一方面是教師要作總結。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我們取得了更為理想的實踐效果:一是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二是提高了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動手能力;三是共享了成果,使學生受到了啟發和智力激盪;四是強化了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過程進行一體化設計、組織、指導和監控的思想。
四、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行動導向教學法引人我國已有一些年頭了,有許多學校和教師進行了多年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探索,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教學法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課堂實施情況也並不理想 4 J。其原因也有許多學者進行了探究,認為影響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師觀念陳舊,在角色定位上不適應、班級規模過大、教師組織和控制能力失度等。因此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的角色-~t4-變民主、平等、融洽、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是進行行為導向教學的前提。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則是整個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應根據教學方式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並儘快實現角色更新: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向教學資源的主動研究開發者更新;由知識的灌輸者嚮導師更新;由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向參與者與促進者更新;由學習成果的裁判者向學習發展的激勵者更新 J。而這種角色的轉換,依賴於教師的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敢於把架子放低,把那個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打碎。
(二)課前的準備要充分行動導向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高,需要教師進行充分的準備。首先,教師要充分熟悉學生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第二,要對教學活動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合理確定教學量,儘可能使整個活動過程充實、緊湊;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難度,使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一定的探求才能最終獲得相應的認知,並掌握相應知識。避免內容過少或過於簡單而使整個教學活動失去動力。第三,教師要對行動導向教學程式進行充分準備,對整個活動過程的不同階段、不同步驟要事先做好計劃安排,並適當做補充方案,以備出現特殊情況時進行適時調整。總之,把中心位置交給了學生,教師的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
教師提供服務的型別增多了,既有課程學習文字資料又有基本技能(包括資訊素養)培訓,還有學習策略、方法、管理方法和心理諮詢輔導等。服務的時間增多了,程序拉長了。教師的職能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教師在建構的過程中也成長了 。
(三)過程的控制要適度對教師來說,對教學的控制是一個難題,一方面,控制過嚴,可能會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打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最終達不到行動導向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控制過鬆,在班級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整個課堂教學秩.序混亂,部分學習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會遊離於活動之外,同樣也無法實現行動導向教學的目標。
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適當的控制,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之中,共同實現教學目的。
(四)課後的總結要及時課後總結應成為行動導向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是學生總結,在行動中學、在做中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和愉快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及時總結反思,這個過程僅僅是一種遊戲而已,不會形成固化的內在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課後總結。每一次總結都會發現一些問題,為下一次的教學活動可提供改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