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課程實錄
第一課時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麼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遊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範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麼;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後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後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後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麼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麼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麼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麼?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彙,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灕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灕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灕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線起來,把寫灕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麼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麼說,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並用關聯片語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並列關係。〕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灕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麼說?灕江的水棗
生:灕江的水靜靜的。
生:灕江的水清清的。
生:灕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灕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灕江的水這麼美,感嘆起來,該怎麼說?
生: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灕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現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第二句話)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示範)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灕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範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灕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灕江水怎麼靜、怎麼清、怎麼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灕江水靜到什麼程度,清到什麼程度,綠到什麼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於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灕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灕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後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隻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隻小船盪舟灕江,觀賞著灕江的水。現在你們眯著眼,看著灕江的水,想想它怎麼靜、怎麼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遊、哼樂曲的方式,創設情境,並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灕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灕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划槳的聲音。
生:灕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灕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麼字,下面是什麼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麼?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麼?
生:瑕。
師:灕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麼?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灕江的水就這麼美。現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灕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麼不同,哪種說法好。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裡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麼?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麼是排比句?書上把寫灕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寫灕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灕江的水的,那麼從第二節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灕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麼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麼念?
生:(念第二小節)
師:這節寫什麼?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灕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灕江。
師:你只說了兩隻。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灕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就學到這裡。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鞏固所學知識,並透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