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三名大學畢業生賣臭豆腐創業

三名大學畢業生賣臭豆腐創業

鎖定臭豆腐專案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此話不假。

三個合夥人先後考慮做養殖、傣味餐廳、物流公司等專案,做了市場調查後,覺得這些專案運作比較複雜,且資金投入也很大。最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鎖定一些投資小、易操作、資金迴流快的專案,“那就飲食業”。創業方向確定了。

劉智東回想起曾在武漢吃過的一種黑色臭豆腐,昆明似乎沒有專門的門店在賣,在網上搜集了相關資訊後,他們決定,不妨試一試。

7月底,買了兩張火車票,劉智東與張聖坐火車直奔長沙,這是他們第一次去長沙。到長沙後,根據此前蒐集的資訊,兩人把長沙最出名的臭豆腐嚐了個遍,黑色的`、白色的,每一種都不放過,吃了兩個星期,比較了各種口感後,兩人最終決定加盟其中一個品牌。

經驗不足賣斷貨

專案確定後,就剩下找店面了。租門店時,老闆得知張聖及劉智東是大學生,為支援他們創業,把店面轉讓費從12萬元降至8萬元,唯一的條件是,讓老闆在旁邊賣炸洋芋至明年六月份。加上原材料成本、店面租金、轉讓費等,三人共計投入成本約9.5萬元。兩個星期前,臭豆腐店終於開張了。為節約成本,三人捨不得請員工,每天輪流兩人來上班,每星期每人輪休兩天,週日不休。因炸豆腐吸入了過多油煙,劉智東病了,戴著口罩來炸豆腐,說不上幾句話就“咳咳咳”。

經過兩個星期的“試營業”,目前經營基本走上正規,只不過,前日上午店裡的臭豆腐賣斷貨了,直到昨日上午,從長沙直運過來的臭豆腐才到。“這幾天虧損八九百,沒經驗啊”。說起這個,張聖和劉智東追悔莫及。

小店開張後,三人分工合作,劉智東負責聯絡加盟商供貨,張聖負責店鋪的經營,劉應傑負責財務。為讓財務透明化,每天賣出的豆腐除了計算總數外,還需與盛豆腐用的紙盒數量對應上,這是三個小夥子的理財小竅門。

目前,小店開業兩星期已賣掉8000塊臭豆腐,除去成本,淨利潤達4500元。為保證新鮮和口感,每一盒豆腐都是現炸現賣。

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小夥子們的夢想卻大大的。

有一天,能夠開設20-30家臭豆腐分店,開一家豆腐主題餐廳……如果,一切按照小夥子們的設想發展;如果,創業之路順暢,張聖說,他還是想做DM雜誌,“炸臭豆腐是安身立命之本”,做雜誌,做具有個人特色的雜誌,才是他的終極夢想。

連結

昆明有個洋芋哥

這年頭找工作實在不容易,這不,就有大學畢業生創業賣臭豆腐了嗎?放在以前,那可是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情,可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可真不少。昆明文化巷裡,就有一位留學回來賣炸洋芋的帥哥。對他來說,眾人眼中的一種簡單食物,承載了太多,幸福,夢想,用心,執念等等。其實,人生在世,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即使不成功,也不枉努力過了。(張豔萍實習生鍾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