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職業教育模式範文
論文關鍵詞:轉變 教育思想 探索 職業教育 模式
論文摘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職業教育的模式,既是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需要,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本文從引導公民建立一種正確的成才觀、轉變教育思想、借鑑國際職業教育改革經驗,探索高職教育新模式到總結產學結合模式等四個方面論述了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問題。
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引導公民建立一種正確的成才觀
中國是一個有著漫長封建史的國家,官本位的思想嚴重,人們對“人才”的觀念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今天的高考與古代的科舉考試不能不說有異曲同工之處,金榜題名者,便是光宗耀祖之人。但今天的中國正從一個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從一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邁進,社會化的大生產帶來了分丁的細化,新的職業不斷誕生,我們對職業的觀念、對人才的觀念也該改變了。人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已經足以道出職業的多樣性和平等性,道出職業教育的必要性。有的職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很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很多職業卻不一定。但我國今天的“高職”發展給人一種感覺,是國家為了擺脫升學壓力下的“權宜之計”而開展的“二流教育”,並且長期積澱下來的“輕薄職業教育”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對職業教育發展非常不利。因而需要樹立新型人才觀和教育觀,讓社會形成兩個共識: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與研究型、設計型人才同樣是寶貴的人力資本,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型別不同而已。要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工藝、尊重工人的社會風氣;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和讓孩子主動選擇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很實用,眼下“大學生就業難,職校生卻供不應求”的事實,就是有力的證明,職業教育不再是終結性教育,有其可持續發展潛力,繼續深造的渠道越來越寬,職業教育在一個人終身職業生涯中有不可替代作用。
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反思高職教育現狀,轉變教育思想
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總體上還是學科型模式,即三個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課程設定上是三段式:基礎課、專業技術基礎課、專業課;教學方法是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處於為理論教學服務的從屬地位,演示實驗為主,實訓實習不是真實崗位上的勞動,而是把理論課堂的講授變成課外的觀察或模仿,與真實的勞動始終隔離;實習實訓設施和場所與理論教學脫節。這些教育思想觀念都成為高職教育的詬病,成為創新高職教育模式的思想障礙。同時由於高職學生目前存在文化基礎薄弱問題,這些學生希望能從職業教育中找到成功的出路,如果我們仍然沿襲普通教育中的學科中心的模式,教授大套大套的理論,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的理想失去信心。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概括為: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所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丁作的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然而技能型的人才不是課堂“灌”出來的,而是經過實際訓練打造出來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但課堂教學不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途徑和標誌。兇此應轉變教育思想,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職教育模式。
三、借鑑國際職業教育改革經驗。探索高職教育新模式
為了實現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應具有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新的重要模式,具有廣闊的探索創新的空間和前景,將極大地豐富巾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職業教育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有許多高職教育新模式供我們學習、借鑑。"
2 .目前我國實踐中的幾種具體的職業教育模式:
經過20多年的借鑑、吸收和改革,我國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漸漸形成多樣化的特色,筆者認為比較現實、有效的是以下四種:
(1)校企結合——學校企業“零距離”。
“校企結合”,是指學校和企業雙方以生存和發展的共同願望為基礎,以人才、技術、效益為結合點,根據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關係。
(2)半工半讀——車間建在校園裡。
半天在教室上課,半天在車間工作,“車間即教室,工人即學生,師傅即教師”的培養模式被稱作“半工半讀”。與此同時,工學班嚴格教學管理,以保障教學計劃的完成。
這種模式不僅讓家庭困難的學生上得起學、學得到本領,而且學生畢業後能很快成為企業的生力軍。“校企結合”、“半工半讀”不僅解決了農村貧困家庭初中畢業生上不起學的難題,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一種新的育人模式,它所帶來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嘗試“引企入校”、“辦校入企”、“生產教學一體化”等多種“半工半讀”的辦學模式,有效地變實訓車間為生產車間,變實訓作品為“訂單”產品,既利用了資源,又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3)產教合一——圍著專業辦產業。
經費短缺是職業學院尤其是農村職業學院面臨的難題,可推廣德國“雙元制”辦學經驗,一方面採取多種方式與企業聯合辦學,另一方面結合專業辦企業,探索產教結合的新路子。
(4)“2+1”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制學生的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學生前兩年在學校進行專業技術教育,掌握職業崗位必備的專業理論、基本技能,培養職業素質,最後一年到企業,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實習,接受職業培訓。這要求校內進行教學改革,針對培養規格的要求,對原有課程進行重組,改變傳統教學理論性、體系性強,而踐行、探索性弱的弊端,根據不同專業所相對的職業崗位要求,組織模組教學。理論夠用為度,實際應用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這樣就能減少課堂教學的內容,騰出時間到企業崗位去實習。在新模式下,學校和企業都成為育人主體,共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以上幾種職業教育模式,實質上就是利用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現理論聯絡實際,培養適合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們也可以把這幾種職業教育模式統稱為產學結合模式。
對於職業技術教育來說,產學結合模式是辦好職業技術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性和高層次所決定的。它可以按照企業、社會的需要來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培養社會所認可的人才,同時透過產學結合的開展,職業教育還可利用企業、社會的資源,以彌補職業技術教學資源不足,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對於企業來說,與職業教育的密切合作,從長遠來看也會有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據調查,目前制約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人才問題。如果與職業教育進行產學合作。企業則可以挑選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它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四、職業技術學院怎樣做好產學結合
1.準確定位,堅持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研究需求,瞭解需求,適應需求,為需求服務,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生命力所在。這裡所講的需求既有人才培養數量方面的,也有人才培養規格方面的;既有教學內容方面的,也有教學方式方面的;既有用人單位的,也有人才自身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長遠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應努力做到有什麼需求,就提供什麼服務,樹立“你的需求就是我的任務”的'理念。從地理位置來講,職業技術學院屬地方院校,其興辦應造福一方,為地方經濟服務,為此,就要求職業技術學院在開展工作中應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服務社會作為辦學理念,以培養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為基本目標,走產學結合之路,力求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生產、管理中問題的能力,作為自己的合理定位要求。
2.建立“雙向進入、互助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為保障產學結合職業教育的順利發展。作為其重要實踐者,職業技術學院應建立“雙贏”的產學模式,激發企業參與產學合作的積極性,即應保障企業能從中獲益。因為企業畢竟以利潤最大化為其出發點,還要兼顧眼前利益。譬如職業技術學院可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企業在職人員提供培訓,在人才培養上,學院應儘可能滿足企業的希望與要求,參考用人單位對學院學生培養意見修訂教學計劃,調整課程安排等。
3.加大教學環節改革力度,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程體系。職業教育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是要構建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的發展模式。而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是構建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重點。強調職業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職業學院的專業設定、課程教學都要根據所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來設計,課程設定必須從學科體系向以職業導向和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轉變。“課程開發必須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技能為主線,對課程進行最佳化銜接、定向選擇、有機整合和合理排序,課程的整合要打破學科界限,本著強化能力、最佳化體系、合理組合、尊重認知規律、縮減課時的原則進行。不必考慮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應突出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和就業崗位群的適應性。”
在高職專業設定上,要關注國家產業政策資訊,要依據及時準確的產業資訊,經過嚴密的市場調查研究,創辦適銷對路的新專業,同時最佳化課程結構。“突顯市場性要求設定專業,是高職專業設定創新的基本依據,突顯就業性要求確定培養目標,是高職專業設定創新的基本定位,突顯開放性要求確定資源結合方式,是高職專業設定創新的基本途徑,突顯務實性要求建設課程,是高職專業設定創新的基本核心,突顯綜合性要求評估專業,是專業設定創新的基本要求”。
4.加快“雙師型”教師隊隊伍的建設。皮亞傑明確指出:“有關教育與教學的問題中,沒有一個問題不總是與師資培養問題有聯絡的。如果得不到足夠數量合格的教師,任何最使人欽佩的改革也勢必要在實踐中失敗。”由此看來,培養大量優秀的教師理當是創新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中,人為地分為理論教師與實習指導教師(或實訓教師),理論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注重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往往容易忽視其針對性和應用性。而實習指導教師在進行實訓教學時,又缺乏應有的理論指導,透過整合教師隊伍,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任務於一身,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必須完成實訓任務,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產生。具體措施: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多參加各種培訓及學習,教師自己也要自覺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切實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切實制訂教師轉崗位培訓計劃;改革完善教師的獎勵機制等。
總之,產學結合是未來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探索高職教育新模式的產物,它將有助於改變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缺乏特色的窘境,改變職業教育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但同時我們應意識到諸多問題等待著解決;成功實施產學與職業教育的結合將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