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主動追求的東西才可能到手》的讀後感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維的產物。從我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心想“才能"事成”。畢業後,我在機關工作,當時滿腦子都是想創業的想法。因為想,會覺察到身邊的各種資訊和各類資源。因為想,會不停過濾所有的資訊。“心不 喚物,物不至”,因為不斷的想,想法越來越清晰,找到合適的機會,就開始創業了。
首先要思考“要這樣,必須這樣”,這種願望比誰都強烈,熱情達到燃燒的程度,這比什麼都重要。透過“水庫式經營”-企業要在景氣時為蕭條期做好儲備,留有餘裕。再一次感受到“必須得這麼想”的分量。凡事“一定要”的決心,就成了一半。即使要做到的方法還不明朗或者沒答案,你真心想了,答案就近了。
2017年,我們從外貿想要轉型做配套主機。因為沒有渠道和經驗,我當時也判斷不好做,但當前的形勢和盈利迫使我們必須做這個決定,並且無論如何要做到。是的,必須要做到。我開始檢視身邊所有可能的資源,主動開發一些這類的展會渠道,到更多已經做配套的朋友圈子裡去談合作。一年下來,已經開始運行了。 再次驗證了那句話,資源其實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沒有必須要的心態。答案有千萬種,重要的是,決心是否足夠。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維的產物。任何事和心願,沒有達成之前,先來問問自己,檢視下自己:我是必須要幸福嗎?必須要瘦身嗎?必須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