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範文
師:“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詩中的種菊人可謂有閒情逸致。今天,我們透過學習《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不求名利的著名詩人,好嗎?
生:(學生齊聲說)好!
師:要讀書,先識字。開啟課文,聽錄音,圈畫新認識的漢字;手中無筆書不讀,手中有筆嗎?
生:有!(學生把筆舉得高高的)(學生聽錄音,圈畫,注音;教師巡視學生學習情況)
師:大家剛才學習的注意力很集中,有新認識的漢字嗎?
生:有。
師:那麼,我們把新認識的漢字,以我們的右手食指為筆(學生舉起了自己的右手食指),寫在我們的左手掌上(學生端起自己的左手掌),因為自己的左手是不會欺騙自己的右手的,好嗎?
生:好!(學生很興奮地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掌上書寫)
師:哪些同學願意把今天新認識的漢字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看?
(學生爭先到黑板前,書寫:嗜、輒、吝、堵、簞、晏、黔、汲、
儔、觴、歟,還有的在座位上)
師:這些字,哪位同學能把你認識的給大家讀一下?
(兩名同學先後站起來,讀黑板上的漢字,老師替他們徵求其他同學的意見)
師:我們一起讀這些漢字,好嗎?
(學生齊讀漢字)
(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是不可或缺的。“強化”是必需的手段,方法則是不宜相同。)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略)
師:要了解不求名利的五柳先生,先得了解課文的大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對於難懂的句子、問題研究研究,也可以寫在黑板上,大家研究。好嗎?
生:好!
師:在讀書質疑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對於解疑,你們有什麼經驗和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開始了,老師卻讓學生談談經驗、方法。這個安排合適不合適?)
生:聯絡已學過的知識。
生:參照書下注釋,詞語的解釋還可以根據書下註解來推測。
生:看有關的參考材料。
生:與同學討論交流。
生:和工具書。
生:問老師。
……
(這裡,可以看出老師是想不留痕跡的把“方法”告訴同學,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完成學習任務。應該說,應該有的方法都有了,以下的教學程序也驗證了讀書質疑、解疑的方法。不過,在內容環節的安排上,還應做點文章。像楊老師“質疑”“解疑”的教學過程,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其實踐中的方法,再佈置任務。這樣合乎人們的思維習慣。好多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都有過此種經歷:教學中學生已開始要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時,老師忽然插一個別的什麼,給人不貫通、不流暢的感覺。這樣的教學細節,應該引起重視,從嚴要求,刻求完美(雖然教學是個遺憾的藝術)。)
師:老師覺得大家不但有方法,而且還有很好的學習態度觀念,很了不起;那麼,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列出自己的問題,交流解疑。
(學生默讀課文,圈畫疑難,查詢工具書,前後左右交流;教師巡視,也與個別學生交流;學生把疑難寫在黑板上,學生再次查詢工具書,研究交流,到黑板前解疑)
師:(看著學生在黑板上質疑和解疑的過程)黑板是我們交流的大舞臺,看看黑板上同學們交流的結果,你還有什麼異議和補充?
生:“以此自終”中的“以”不應該解釋成“憑”,應該解釋成“來”。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以”還應該解釋成“憑”,因為我在字典中找到了根據。(讀字典中的一段原文)
師:這位同學,你能告訴老師,你找到根據的書的名字嗎?
生:《古代漢語常見疑難詞語解釋》。
師: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是可貴的,能為自己的異議找出根據更是可貴的。希望同學們能養成在發表自己意見時有根有據的良好習慣。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對課文的大意有所瞭解,那麼,課文中的五柳先生有哪些愛好呢?
生:(快速搜尋課文)愛好喝酒。
生:愛好寫文章。
師:你們說五柳先生愛好讀書,愛好喝酒,課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證明?
生:五柳先生愛好讀書,因為課文裡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生:五柳先生愛好喝酒,課文中“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可以證明。
生:五柳先生愛好喝酒,還有句子可以證明,“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轍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準,書看的仔細,還有補充意見嗎?
生:(齊聲)沒有。
師:課文中說五柳先生愛好寫文章,他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生:(齊聲)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師:這句話又是那個詞最能體現他寫文章的目的?
生:(齊聲)自娛。
師:愛好讀書、愛好喝酒、愛好寫文章的五柳先生生活情況怎樣?
生:(學生搶著說)貧窮,生活艱難。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夠證明?
生: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師:面對貧窮生活,五柳先生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生:晏如也。
師:“晏如”是什麼意思?
生:(學生搶著說)安然自若的樣子。
師:大家說的真好,對課文的瞭解也透徹,那麼,課文中哪句話高度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
生: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師:既然大家對五柳先生這麼瞭解,那麼,你能否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語言來說說:五柳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喜歡五柳先生這樣的人嗎?你讚賞他的處世方法嗎?
(學生邊交流邊用筆把看法及原因寫在紙上,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中)
師:來試試吧,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欣賞五柳先生的為人,因為它雖然家貧如洗,缺吃少穿的,但是它能安然自若,不慕榮利。
生:我佩服五柳先生,課文中黔婁的妻子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也是對他的高度評價。
生:我喜歡五柳先生,因為它能在讀書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他生活困難,但是卻淡泊名利、悠閒自得;他安貧樂道的高潔人格讓人敬佩。
……
師:我很贊成同學們的說法,有理有據的;可能還有的同學不欣賞五柳先生的為人,對五柳先生的處世為人報有批判的態度,只要有理有據,也可以。課後用筆寫一些,好嗎?另外,把讀課文時產生的疑問和有價值的發現也記錄下來,彙集在一起,好嗎?下課。
【點評】
語文的閱讀教學歷來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語文教師可以憑藉幾尺講臺,演繹歷史,創新未來。對於語文教學教什麼、教多少、怎麼教,歷來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近幾年來,在大連語文教學講臺上,我們先後推出了“板塊式”、“品讀欣賞式”、“示範答疑式”、“問題討論式”等課型,推出了一批教學有創意的中青年教師,在大連市語文教師中引起了較大反響。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上好語文課的一些細節問題凸顯其重要性。在“傳承”與“創新”的意識交錯中,新的問題層出不窮。為了使語文教師對這一問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將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與規範,現將2005年4月份“初中語文教學大獎賽”中獲獎的兩節課,整理出教學實錄,奉獻給廣大語文教師。文中有幾處加了評點,不過是引導大家對此類問題有所思考,希望不會影響大家對教學實錄的整體把握。
這節語文課,如果要說有什麼特點的話,就是樸實。這是每個語文老師都上過的課,是最常見的、最平實的框架。但就一點而言,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以這種課型為底線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語文課當以上成語文課為第一要務,然後再考慮翻新。
以上教學實錄所選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的自讀文章。不言而喻,“自讀”的特點味兒不是很足(沒有苛求的意思:它是市級大獎賽所選篇目,又是借學生上的課),因此,就又有一個如何上好自讀課的研討任務。我們拋磚引玉,希望廣大語文教師能見智見仁,切磋碰撞,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