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自選圖形》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
從教幾年來,使我感覺到資訊科技課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資訊科技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為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初中資訊科技課《插入自選圖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插入自選圖形和圖形的組合,教學難點是圖形的組合。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是老師先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再上機操作。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著老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為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設計了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水平的情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學外,還應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審美的教育。由於學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較多,所以在做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發揮小組的作用,以點帶面,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
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自始至終貫穿的`教學思想是: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只有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學好用好計算機。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出寬鬆和諧、合作學習的氛圍。透過對課堂結構的探究,我覺得,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們能大膽地實踐、充分地聯想,從而引發創造思維。而且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允許他們下座位向掌握較好的同學提問,這樣做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生探究時,教師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時要個別問題個別指導,重難點問題要統一講解。
在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而且利用小老師,去教一些領會稍微慢的學生。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可在剛才基本任務的基礎上繼續製作其它圖形,可以由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作品創作。充分體現了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教師“要我做”的外在要求為“我要做”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目標驅動”的主人、“內容驅動”的主人和“方法驅動”的主人。
在評價學生作品環節上,老師採用自評、互評、師評,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達到知識構建的目的。透過評價學生作品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也會發掘自己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地對作品進行品頭論足的平臺,透過評價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堂課教師力求導得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使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創造想象的全過程,反思這個過程,我認為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賞識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賞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賞識每一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很欣賞他們,以增強自信心。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適時放開學生,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放飛想象,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些地方還很膚淺,觀點也不盡正確,就課堂教學而言也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來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