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閆懷禮經典散文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當這首《敢問路在何方》清澈嘹亮的歌聲響起時,總是能喚起一代又一代人對於《西遊記》深刻的記憶。
伴隨著剛健激揚的旋律,唐僧師徒四人緩緩前行的畫面撲面而來。初次看,挑著沉重擔子的“沙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挑著這擔子,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貫穿了整個取經的路程。而且,這路程,並非一馬平川。這路上,狼蟲出沒,妖孽覬覦;大山橫亙,荊棘遍地;烈焰當空,冰雪沒膝。在樣惡劣的條件下,人行走尚且不易,何況還要挑著重重的擔子?但沙僧從無怨言,也沒有讓師兄師弟輪換挑擔的主張。我一直覺得:歌曲中把“你挑著擔”放在第一句,還算公允,是對沙僧默默付出的肯定和褒揚。
相比神勇正義的悟空,相比憨直愚拙的八戒,相比神聖儒雅的師父唐僧,沙僧似乎找不出更具代表性的特點。很多人詬病他“只知迎合,沒有主見”,甚至有人質疑他功夫本領也很差。其實,這是對沙僧的誤解。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磨難,遇到異常艱難的時候,八戒多次提出散夥,但沙僧意志堅定,從沒有動搖過。他的沉默,恰是重情重義,深沉內斂的折射。
在黃袍怪因百花羞公主送信去寶象國請救兵而要殺了她的當口,沙僧推說是唐僧被捉時見過公主,看見國王畫的公主影圖,才向國王說起此事。由此救下百花羞。這充分顯示了沙僧的機智、善良和不欲恩將仇報的高風亮節。另外,他並非沒有本領。在流沙河時,與八戒過招,先打鬥20多個回合,又鬥了兩個時辰,依然勝負難分。這至少可以說明沙僧的功力和八戒不分高下。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沙僧始終以隨和順從的態度,擔起調和矛盾、凝心聚力的任務。在最難的時候,也要維護這個團隊不散,輔佐師傅唐僧將取經事業進行到底。這樣一個“吃苦耐勞、剛毅穩重、冷靜平和、忠厚老實”的“沙和尚”被閆懷禮老師刻畫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這一熒屏形象也因為閆懷禮老師的演繹而成經典。
我一向認為,閆老師是本色演出。後來從六小齡童的訪談錄中也得到了證實。生活中的閆老師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平和實在,正直善良,任勞任怨,凡事為他人著想。拍戲時,他就得到了全劇組的讚譽和喜愛。以至於他因病逝世之後,曾經的鐵搭檔:師父遲重瑞,大師兄六小齡童,二師兄馬德華,還有同劇組的其他人,都深切緬懷,痛不欲生。
閆懷禮老師是地道的唐山人,1936年出生於唐山豐南。很多唐山老鄉聽到閆老師去世的噩耗之後,都是心頭一震。“咱唐山的老藝術家,演沙僧的閆懷禮老師,去世了?”那震驚之情,溢於言表。家鄉人都以閆老師為傲,不光因為他塑造的熒屏形象,還因為他如家鄉的煤河灣一樣沉穩、低調、樸實。
閆老師足以值得家鄉人驕傲。他演的沙僧無疑是最傳神最出彩的一個。他的“沙和尚”,陪伴了多少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至今在每年的寒暑假,依然陪伴著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們。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整部《西遊記》中客串形象最多的人。他除了是取經信徒沙僧外,他還是:霸氣威嚴的西海龍王;御馬監裡嚴肅認真的監丞;眼如銅鈴的千里眼;威武神勇的牛魔王;觀音院裡的大和尚;英武俊朗的捲簾大將;《猴王初問世》中圍觀孫悟空的大笑老者;《奪寶蓮花洞》中手持拂塵的太上老君。還有被收服前的紅髮河妖。閆老師一人分飾十角,那眾多個和沙僧形象截然不同的小角色,從各個方面詮釋了閆老師高超的演技,贏得了多方讚譽。誠然,這裡面有電視劇的藝術魅力,但更多的是閆老師個人的魅力,他一生對於藝術的執著追求,感動了很多人,也為很多人所稱道。
閆老師從扮演沙僧開始被全國觀眾所熟知。至於他還演過什麼,知道的人可能就很少了。這與閆老師不愛張揚,低調務實的作風有很大關係。他不屑於炒作,也不靠緋聞聚名氣,認為藝術就是靜下心來打磨,然後把精品呈現給大眾的過程。這與沙僧平和、低調、樸實的性格如出一轍!除了一部《西遊記》,除了沙僧這一經典角色,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的閆懷禮老師,還出演了多部影視劇、話劇。嘗試涉獵演繹多種藝術形式亦是閆老師的追求。他相繼拍攝了《蔡文姬》《三國演義》《東周列國》《鐵齒銅牙紀曉嵐》《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詹天佑》《大明宮詞》等多部熱門影視劇作。在這些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重頭大戲裡,閆懷禮老師又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個值得回味的經典形象。閆懷禮老師一生所出演的電影並不多,遠遠比不上話劇和電視劇的數量。但回放他曾出演的影片,卻部部精品。其中尤以《蔡文姬》和《倚天屠龍記》最為難忘。
1978年拍攝的電影《蔡文姬》裡面,呼廚泉單于就是由閆懷禮扮演。
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比之文字更形象,更能打動人。人藝這部影片就真實再現了“文姬歸漢”這一歷史事件。
東漢末年,遭逢亂世。才女蔡文姬流落匈奴12年,與左賢王成婚,生兒育女。歸漢一直是文姬心心念唸的夢想,後曹操念及與其父蔡邕的情誼,使重金名琴贖她歸漢。不想左賢王反應激烈,橫加阻撓。最終,在呼廚泉單于召見了左賢王之後,左賢王徹底轉變,以友好的態度接待使者,送文姬啟程。可以說,文姬得以歸漢,除了曹操,呼廚泉單于功不可沒。他的說服,絕非貪圖金璧與焦尾琴,而是出於與漢交好的真實意願,還有對於文姬才貌的景仰,對曹操威名的景仰,對漢文化的景仰。
這時候,單于還是隱形的,影片中只有左賢王的轉述。及至接待使者那一幕,呼廚泉單于終於正面出場了。他穿著華麗的錦袍,頭上戴著半圓的帽子,後面插著貂尾鶴翎,顯得非常威武雄健。那時“兩國交歡兮罷兵戈”,曹操的`威名傳遍北地。英雄惜英雄。而單于,不光惜文姬的才貌,同樣慕曹操的賢能。他宴請漢使,說起當年曹操打敗袁紹,單于遣使道賀,曹操讓儀表堂堂的老師假扮自己,而自己則扮作武士,持劍而立。結果,使者回來說,曹丞相身邊就連武士都具有英雄豪傑的氣概呢!談笑間,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這一節裡,閆老師飾演的呼廚泉單于濃眉朗目,威儀之中又有一股忠厚之象。也許正因為這忠厚,才使他考慮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想給子民帶來安穩生活;也許正因為這忠厚,才會在多年之後,親自將文姬的子女送回漢朝,才會去鄴城親自拜賀曹操。才會因曹操“留而不遣”,正式結束了匈奴的歷史,使自己成為最後的單于。文姬歸漢,得修父親蔡邕所遺文史,這在歷史中有著積極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歸漢的背後,還有呼廚泉單于那“南匈奴與漢朝永世交好”的支撐。
單于是坦蕩的。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總怕不能正確地解讀他。但我知道,閆懷禮老師一定是懂得的,他懂呼廚泉單于的內心,自始至終,在他臉上,看不到陰鷙暴戾之氣。
我總認為,導演在為角色選演員的時候,是考慮演員本色的。他會根據演員的氣質品格與角色吻合度來考量。當然不排除演技高超的演員能勝任反差較大角色的可能性。但在這裡,呼廚泉單于的舉動,活脫脫就是閆老師性格中寬厚有慈、剛正守義的體現。他所處的時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也許無力反轉匈奴的局勢,這個最後的單于,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給匈奴部族拉開了匈漢一家的和平帷幕。
再回看另一部1993年的影片《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閆老師飾演金毛獅王謝遜。在這部集合了李連杰、張敏、洪金寶等大牌明星的影片中,閆老師雖非主演,但他演技純熟,刻畫人物入木三分,將這個與自己以往角色反差巨大的人物演的酣暢淋漓。多年後重溫經典,那“身材魁偉,披散黃髮,眼露碧光,手拿丈六七尺狼牙棒,威風凜凜,如天神天將一般”的人,更是徹底顛覆了閆老師以往的形象。影片中,他用稀世奇功“獅子吼”,令對手肝膽俱裂,毛骨悚然;他用崆峒派傳世武功七傷拳擊斃少林空見大師,展現出的暴戾、威猛,更讓人目瞪口呆。觀眾無法從這個粗獷暴躁、悲愴雄渾的人物中尋找到平和大義的呼廚泉單于的影子,更無法和忠厚老實的沙僧聯絡到一起。相比以往“內斂的單于,含蓄的沙僧”等,謝遜這一角色帶給人們的視覺衝擊力不言而喻。
但你若一層層抽絲剝繭,你會發現他堅硬得如同一具銅像般厚重蒼涼的背後,有著多麼粗糲的苦痛,多麼慘烈的生命體驗。他原本不是這樣。他也曾經有過人世美滿,有著俠骨柔腸。
不信你看,在他與翠山素素結拜之時;在他細心救治無忌之時;在他教無忌武林秘籍口訣之時;在他散盡武功,任由仇家報復,唾沫加身之時;在他得受點化,皈依佛門之時,他亦如單于一樣充滿平和之愛,亦如沙僧一樣樸實可依。閆老師本身的性情,閆老師以往角色的影子在謝遜身上再一次得以展現。
閆老師對藝術認真,執著,他始終用一種老老實實的態度,不偷懶,不取巧,兢兢業業鑽研藝術,努力提升藝術造詣。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話劇、影視劇等各方面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那諸多個性格、氣質、形象迥異的人物如同圖譜一樣,共同構建了閆老師的藝術人生。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會歷久彌新。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是因為他不會隨著影視劇結束而曇花一現,即使故去,也永遠活在人們心裡。
閆懷禮老師,他的藝術和他的人生,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