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髮》評課稿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為此,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這是教者實施教學的首要重點目標。在教學中,教者無時無刻都在努力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透過精心設定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後,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當然,這“讀”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唸書唱山歌”,而是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透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提升閱讀的樂趣”。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如在聽完故事後,教者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積極、主動向老師提問。小朋友愛提問是天性,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提問、愛提問,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張揚個性的需要。對小朋友提出的不同問題,教者都用讚賞的目光、鼓勵的言語給予肯定,這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為自由、舒展的平臺。
內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教者竭力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透過自讀欣賞、聽讀欣賞、用眼觀察、身心一體地多感官參與,語音、語意、影象、情感、觀念等要素融合,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