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過節和觀燈》有感

讀《過節和觀燈》有感範文

在我童年的時候,最令我高興的,莫過於過節了。所以當我看到題目時禁不住有些笑意。很快,帶著迫不及待的心情,我一頭扎進了7000餘字的微縮“書海”。一口氣讀完後,我甚至有點嫉妒作者了,他那時過節多麼熱鬧呀!

每當過端午節,我們煮著速凍粽子,看電視中播放的鬧龍舟和介紹過去節日風俗的節目時,會有多少人在按古老習俗自己包粽子、懸蒲艾、帶石榴花,到現場看鬧龍舟呢?而哪裡還有縫製精美刺繡的婦女、做五彩版畫的匠人與他們生動的作品呢?至於雲南跑馬節更不用提了,我甚至沒有聽說過!現在還有熱鬧的集會嗎?我無從得知。最後就是燈節了,是的,我們也會去觀燈,可現在白天哪裡有那麼精彩的'節目,夜晚又哪裡有蚌殼精與看焰火的活動?這些都還有嗎?我身邊至少沒見過,也沒做過作者那樣的事。

正因為自己從未有過這種經歷,所以在看文章時,讓我十分入迷,讀了一遍又一遍,心中竟有些惆悵,文中有這麼一段:“寫的雖是八百年前元夜所見,一個小小樂舞隊年輕女子,在夜半燈火闌珊興盡歸來時的情形,和半個世紀前我的見聞竟差不太多。八百年啊,世事多變,節日的習俗卻從未改變。而現在呢?我們與作者的年代僅僅相差短短几十年,可這一切全都大變樣了,文中後面也提到:“至於建國後雖不過十多年,社會卻已起來根本變化,我那點僅兒時經驗,事實上完全成了歷史陳述,一種過去社會的風俗畫。”近年來,人們常說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達,可這種民俗的消失也是一種發達麼?

讀完全文,真是悲喜交集。悲為消失的民俗悲,喜為還有如此優秀的描寫這種民俗的生動文章使我們能瞭解過去而喜。又悲又喜,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