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講話稿

一次特別的國旗下校長講話稿

一次特別的國旗下校長講話稿範文

每週一的晨會是全校集中教育的時間,今天的主題是校長講衛生,這該講什么呢?所有的師生都期待著……

【案例回放】

只見校長拿著一個盒子,神秘地走上了主席臺:

今天早上我在校園裡發現了一些寶貝,是些什么呢?想看看嗎?我請幾個同學上來看看,然後告訴大家。

“咦,明明是一盒垃圾呀,校長你怎么說是寶貝呢?”

是呀,你們看到的是又髒又臭的垃圾,怎么會是寶貝呢?先聽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就明白了。

有一天,在上學的路上,小熊揹著書包一邊走一邊美美地吃著德芙巧克力,突然聽到後面有人喊:“小朋友,你的東西丟了!”小熊回頭一看,羊阿姨正向自己走來。

“我沒丟東西啊。”小熊很奇怪。

“真的沒有嗎?這可是一件很寶貴、很重要的東西噢,再想想看?”羊阿姨說。

小熊下意識地摸了摸掛在脖子上自己家的鑰匙,還在,又摸了摸自己的口袋說:“阿姨,我真沒丟東西,你搞錯了吧?”

羊阿姨從地上撿起小熊剛剛丟下的巧克力包裝紙:“這不是你丟的嗎?”這時巧克力在小熊嘴裡還沒吃完。小熊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臉騰地一下紅了。

羊阿姨摸摸小熊的頭說:“孩子,這不僅僅是一張糖紙,它身上還吸附著一樣可貴的東西,那就是愛護環境,講究文明。你扔的不僅僅是一塊糖紙,同時你也把文明這個美好品德從你身上給弄丟了”。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阿姨,我知道錯了,以後我一定不會亂扔垃圾了。”

羊阿姨滿意地笑了:“好孩子,把它送回垃圾箱,文明美德又會回到你的身上,阿姨相信你會做的更好!”

小熊把巧克力紙扔進了垃圾箱,來到學校。走著走著,發現不遠處有一個白色的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張用過的餐巾紙,咦,噁心死了,誰丟的?這么不講文明?小熊想起了剛才羊阿姨講的`一番話,他彷彿看見餐巾紙上寫著大大的兩個字——“文明”,於是他撿起餐巾紙,把它送到垃圾箱裡了。看到校園又恢復了乾淨整潔,小熊心裡美滋滋的。這一幕正好被馬老師看見了,晨會課上馬老師表揚了小熊。馬老師說:“這張餐巾紙不知道是誰丟的,但丟垃圾的人只圖自己方便,卻汙染了校園環境,他丟掉的實際上是文明,得到的卻是自私自利,是大家對他的唾棄和鄙視;小熊撿起的是垃圾,得到的卻是文明美德,是大家對他的尊敬和讚揚。”

孩子們,你們輕輕的一個彎腰,或許只花了兩秒鐘時間,卻使校園裡少了一張紙屑,多了一份清潔……

場內鴉雀無聲,全校的孩子聽得是那么的認真。

【教育反思】

教育不是“叫育”

回顧我們的教育行為,“口頭式”、“喊話式”、“宣誓式”的教育模式鋪天蓋地,就衛生教育能整出個愛護環境公約一二三條,讓同學們學習並遵照執行,這樣的教育案例比比皆是,因為它操作簡單,無需用心,把教育變成了簡單的“叫育”,造成的結果是教師苦口婆心,學生聽聽而已,收效甚微。

更有些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還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我是愛孩子的”;還僅僅停留在愛學生的出發點上,“我是為學生好”。而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他需要什么,採用什么形式同學們更容易接受,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在教育上用心。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育者摒棄了傳統說教的方式,出人意料的用了一個動聽的故事,隨風潛入式的、和風細雨式地走近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鳴,孩子們是樂於接受的。我們可以感受到教育者在教育前是花了一番心思,動了一番腦筋的,其實在教育的路途上沒有現成的模式,沒有現成的教本,作為教育者只有

重“道”,這個“道”就是教育教學的規律,就是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要順“道”而行;只有用“心”,用心才能打動人,用心方能教育人,莫把教育當“叫育”。

從約束走向自覺

什么叫約束?就是束縛,限制,管束。地上躺著一張廢紙,那不是我扔的,與我沒有關係,在紙上跳過、繞過,熟視無睹,這是當下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狀態。如果有同學去撿紙,大多是因為老師要求,是強制束縛的結果。

我們教育的物件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思想上收到了啟迪,從而引發行動上的改變,自我發現,主動去做,漸而變成一種自覺行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內涵。在上面的案例中,教育者用故事的形式,不僅喚醒了孩子向善的意識,當講到“你扔的不僅僅是一塊糖紙,同時你也把文明這個美好品德從你身上給弄丟了”時,觸動了孩子的心絃,激發了孩子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從而迸發出我也要做一個“熊”孩子的美好願望。更是喚醒了孩子自我認同感與主體參與意識,從內心接受並認識到亂丟垃圾是不文明的行為,並主動要做到我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變“我扔紙”為“我撿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要我文明”為“我要文明”,從而逐步走向自覺的過程。

當然,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次、兩次國旗下教育就能實現的,但我們注重的一種意識,是如何喚醒學生生命自覺的教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