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總結範文

七年級第四章-病毒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第四章-病毒知識點總結

一、病毒的發現

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研究菸草花葉病時,將患病菸草榨出的汁液用能將細菌濾去的過濾器過濾,發現過濾後的菸葉還能使正常菸葉感染。發現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即病毒。

二、病毒的種類

1.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裡的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2.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裡的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

3.專門寄生在細菌細胞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三、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裡,利用遺傳物質繁殖新的病毒。

3.病毒離開活細胞後,變為結晶體,如果入侵活細胞後,重新開始生命活動。

四、病毒和人類的關係

1.病毒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使人畜得病,農產品減產等。

2.病毒能造福人類。透過疫苗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透過基因工程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

1997年5月17日 美科學家揭示生物鐘作用機制之謎

1997年5月17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控制實驗鼠生物鐘的一種基因,首次揭示了哺乳動物生物鐘的作用機制之謎,這對了解人類自身生物鐘的執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以西北大學約瑟夫·塔卡哈什為首的研究小組在5月17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上報道說,他們透過人工培養生物節律發生混亂的實驗鼠,找到了控制其生物鐘的一種關鍵化學物質,然後確定了決定這種化學物質存在的一種叫做“時鐘”的基因。

塔卡哈什等人先是用藥物使雄鼠的精子發生變異,然後用這種變異精子繁殖新一代實驗鼠並將其完全置於黑暗中,打亂其生物節律,使其生物週期比正常實驗鼠長几個小時。經過兩年時間和在2400個實驗鼠身上進行實驗,塔卡哈什等人終於找到生物鐘基因,命名為“時鐘”。這種基因在正常情況下能夠產生一種由855種氨基酸組成的特殊“時鐘”蛋白質,並透過這種蛋白質控制總數在10個左右、現在尚未被科學家確定的可具體調控生物節律的基因。

長久以來,生物鐘的作用機制一直是個科學之謎。科學家們只知道生物鐘可以控制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動物睡眠和清醒的週期、體內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體溫等多種生理行為,但對生物鐘的組成和其透過什麼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一直未能搞清。尋求瞭解生物鐘構造的科學家們近年來找到了與果蠅和真菌等簡單生物的生物鐘有關的基因,但在哺乳動物研究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塔卡哈什等人還發現,時鐘蛋白質幾乎遍佈實驗鼠身上每個重要部位和器官。

滷水點豆腐與膠體的聚沉

文章摘要: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所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的表面上帶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於這些基對水的作用,使蛋白質顆粒表面形成一層帶有相同電荷的水膜的膠體物質,使顆粒相互隔離,不會因碰撞而粘結下沉。…

你注意過豆腐坊裡做豆腐的情形嗎?

人們總是用水把黃豆浸脹,磨成豆漿,煮沸,然後進行點滷——往豆漿里加入鹽滷。這時,就有許多白花花的東西析出來,一過濾,就製成了豆腐。

鹽滷既然喝不得,為什麼做豆腐卻要用鹽滷呢?

原來,黃豆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所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的表面上帶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於這些基對水的作用,使蛋白質顆粒表面形成一層帶有相同電荷的水膜的膠體物質,使顆粒相互隔離,不會因碰撞而粘結下沉。

點滷時,由於鹽滷是電解質,它們在水裡會分成許多帶電的小顆粒——正離子與負離子,由於這些離子的水化作用而奪取了蛋白質的水膜,以致沒有足夠的水來溶解蛋白質。另外,鹽的正負離子抑制了由於蛋白質表面所帶電荷而引起的斥力,這樣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顆粒相互凝聚成沉澱。這時,豆漿裡就出現了許多白花花的東西了。

鹽滷裡有許多電解質,主要是鈣、鎂等金屬離子,它們會使人體內的蛋白質凝固,所以人如果多喝了鹽滷,就會有生命危險。

豆腐作坊裡有時不用鹽滷點滷,而是用石膏點滷,道理也一樣,都是利用了膠體遇電解質溶液會發生聚沉的原理。

核酸的發現

文章摘要:鮭魚的精子細胞核中,發現了大量類似的酸性物質,隨後有人在多種組織細胞中也發現了這類物質的存在。因為這類物質都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而且都具有酸性,因此稱為核酸。過了多年以後,才有人從動物組織和酵母細胞分離出含蛋白質的.核酸。…

核酸的發現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人們對它真正有所認識不過近60年的事。遠在1868年瑞士化學家米歇爾(Miesher,F.1844-1895),首先從膿細胞分離出細胞核,用鹼抽提再加入酸,得到一種含氮和磷特別豐富的沉澱物質,當時曾叫它做核質。

1872年又從鮭魚的精子細胞核中,發現了大量類似的酸性物質,隨後有人在多種組織細胞中也發現了這類物質的存在。因為這類物質都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而且都具有酸性,因此稱為核酸。過了多年以後,才有人從動物組織和酵母細胞分離出含蛋白質的核酸。

上世紀20年代,德國生理學家柯塞爾(Kossel,A.1853-1927)和他的學生瓊斯(Johnew,W.1865-1935)、列文(Levene,P.A.1896-1940)的研究結果,才搞清楚核酸的化學成分及其最簡單的基本結構。證實它是由四種不同的鹼基,即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及核糖、磷酸等組成。其最簡單的單體結構是鹼基-核糖-磷酸構成的核苷酸。1929年又確定了核酸有兩種,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種是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分子量比較大,一般由幾千到幾十萬個原子組成,分子量可達十一萬至幾百萬以上,是一種生物大分子。這種複雜的結構決定了它的特殊性質。1928年生理學家格里菲斯(Griffith,J.) ,在研究肺炎球菌時發現肺炎雙球菌有兩種型別:一種是S型雙球菌,外包有莢膜,不能被白血球吞噬,具有強烈毒性;另一種是R型雙球菌,外無莢膜,容易被白血球吞噬,沒有毒性。格里菲斯取R型細菌少量,與大量已被高溫殺死的有毒的S型細菌混在一起,注入小白鼠體內,照理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出乎意料,小白鼠全部死亡。檢驗它的血液,發現了許多S型活細菌。活的S型細菌是從那裡來的呢?格里菲斯反覆分析認為一定有一種什麼物質,能夠從死細胞中進行活的細胞中,改變了活細胞的遺傳性狀,把它變成了有毒細菌。這種能轉移的物質,格里菲斯把它叫做轉化因子。細菌學家艾弗裡(Avery,O.T.1877-1955),認為這一工作很有意義,立刻研究這種轉化因子的化學成分。

在1944年得到研究的結果,證明了轉化因子就是核酸(DNA),是DNA將R型肺炎雙球細菌轉化為S型雙球細菌的資訊載體。但是,這樣重要的發現沒有被當時的科學有所接受,主要原因是過去錯誤假說的影響。

以前科塞爾發現核酸時,文列等化學家曾錯誤地認為核酸是由四個含有不同鹼基的核苷酸為基礎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四種鹼基的含量為1:1:1:1。在這個錯誤假說的影響下,對艾弗裡的新發現提出了種種責難,懷疑他的實驗是不嚴格的,很可能在做實驗時帶入了其它蛋白質,因而產生了與文列假說不符合的現象。艾弗裡在大量輿論的壓力下,也不敢堅持他的正確結論,也採取了模稜兩可的說法:“可能不是核酸自有的性質,而是由於微量的、別的某些附著於核酸上的其他物質引起了遺傳資訊的作用。”後來,美國生理學家德爾布呂克(Delbuck,M.1906-1981)發現噬菌體比細菌還小,只有DNA和外殼蛋白,構造簡單、繁殖快,是研究基因自我複製的最好材料。於是組成噬菌體研究小組,開始選用大腸桿菌和它的噬菌體研究基因複製的工作。1952年小組成員赫希爾(Heishey,A.D.1908-)和蔡斯(Chase,M.),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實驗。他們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DNA就是遺傳物質基礎。差不多與此同時,還有人觀察到凡是分化旺盛或生長迅速的組織,如胚胎組織等,其蛋白質的合成都很活躍,RNA的含量也特別豐富,這表明RNA與蛋白質的生命合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由於核酸生物學功能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核酸化學的發展。尤其是本世紀的50年代以來,用於核酸分析的各種先進技術不斷的創造和使用,用於核酸的提取和分離方法的不斷革新和完善,從而為研究核酸的結構和功能奠定了基礎。核酸分子中各個核苷酸之間的連線方式已有所認識,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學說已經提出,有關核酸的代謝、核酸在遺傳中以及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機理,也都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近年來,遺傳工程學的突起,在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用人工方法改變生物的性狀和品種,以及在人工合成生命等方面都顯示了核酸歷史性的廣闊遠景。

纖維

【纖維】紡織纖維的簡稱。分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兩大類。

天然纖維中的棉、麻等來自植物,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蠶絲、羊毛等來自動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化學纖維又分為人造纖維與合成纖維兩類。人造纖維是以天然的棉、麻、毛、絲等原料,經過化學處理和機械加工製得的化學纖維,如人造棉、人造絲、粘膠纖維、絲蛋白纖維等。人造纖維一般具有與天然纖維相似的效能,如吸溼性、透氣性與染色性好,手感柔軟、富有光澤等。可以純紡也可以跟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混紡,是重要的紡織材料。

合成纖維是以化工產品為原料,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線型高分子化合物,經紡絲成型等處理而製得的化學纖維。品種很多,常見的有40 多種,如錦綸、滌綸、維綸、腈綸、氯綸、丙綸等。與天然纖維相比,合成纖維的生產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產品有結實、輕盈、易洗快乾、彈性好、不怕蟲蛀等優點。不同品種的合成纖維還具有某些特性。如腈綸保暖性好、手感如羊毛;滌綸挺括不易起褶等。

合成纖維可以純紡,也可以與其它紡織纖維混紡用做衣料和裝飾布。由於合成纖維還有耐磨、不易吸水、耐酸鹼腐蝕、電絕緣等特性,工業上用來製作輪胎的簾子線、漁網、繩索、運輸帶、濾布、潛水服等。

脂肪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的酯。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一種物質,在代謝過程中提供的熱量比糖類和蛋白質約高一倍。是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如牛油、豬油、奶油等。

脂肪在常溫下是固體,受熱後逐漸軟化變成液體,比水輕,難溶於水,易溶於汽油、乙醚、苯等有機溶劑。脂肪除供食用外,工業上用做製造肥皂、脂肪酸和甘油的原料。

蛋白質

【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結合而成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主要的生命基礎物質之一,它廣泛地存在於生物體內。

動物的皮、肉、血、乳、毛、鬃、蹄、角;植物的各種器官:酶、激素、病毒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許多蛋白質在加熱、受紫外線照射或與酸、鹼、重金屬鹽(如鉛鹽、銅鹽、汞鹽)等化學試劑作用時,性質會發生變化,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凝結、失去它原有的生理功能。例如,高溫消毒滅菌、人誤服重金屬鹽中毒。蛋白質是人和動物的重要營養物質。在工業上利用動物的毛和蠶絲作紡織原料,利用動物皮鞣製革,利用動物膠制感光片,利用牛奶提取的酪素制酪素塑膠等。

蛋白質的結構很複雜,1965 年9 月中國科學家從氨基酸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