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培訓論文
1研究方法和預期研究目標
針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資格為標準,確定課程體系,並探索出具有職業特色的實施細則,透過與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吳忠富盛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以職業技能培訓為目標,採取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相融合。同時,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執行管理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技能評價體系,校企共同開發專案,初步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2完成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專業調研工作
專案組先後到浙江機電學校、南京技師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包頭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浙江天煌教儀有限公司、浙江求是教儀有限公司等裝置廠家,內蒙聯邦制藥有限公司、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共享集團等區內各大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工作,學習兄弟院校在專業設定、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室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參觀了目前較為先進的實驗實訓相關裝置,瞭解企業用人單位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和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並瞭解畢業生在企業的工作情況,並聽取了企業和畢業生對學校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3形成“專案驅動,技能級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透過與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吳忠富盛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以職業技能培訓為目標,採取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相融合。同時,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執行管理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技能評價體系,堅持以學生技能培訓為主線,開展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按照機械製造與加工不同職業工種和等級,校企共同開發專案,技能的培訓由初級—中級—高階—技師,一步一個臺階,紮紮實實,以專案驅動完成技能的級進,初步構建“專案驅動、技能級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專業“專案驅動、技能級進”人才培訓模式。
4具體培訓過程
根據區域經濟特點,並經過大量的調研和論證,對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專業劃分了車工和鉗工兩個主要工種,按照“專案驅動、技能級進”人才培訓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具體培訓過程如下。
(1)初級職業技能培訓第一學期,安排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製、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電工基礎等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程,並開設鉗工初級(車工初級)課程,四周鉗工初級(車工初級)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初級職業技能。
(2)中級職業技能培訓第二學期,安排機構與零件設計、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製、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專業基礎課程,並開設鉗工中級(車工中級)課程,五週鉗工中級(車工中級)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中級職業技能,考取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
(3)高階職業技能培訓第三學期,安排裝置機械裝配與除錯(鉗工方向)、金屬切削機床(車工方向)、機械製造工藝學、機床夾具等專業核心課程,並開設鉗工高階(車工高階)課程,五週鉗工高階(車工高階)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高階職業技能,考取高階工職業資格證書。
(4)技師職業技能培訓第四學期,安排液壓與氣動技術、就業指導、應用文寫作、數控車床操作與程式設計等專業核心課程,七週鉗工高階、技師(車工高階、技師)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高階或技師職業技能,考取高階或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5)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第五至第六學期,依據崗位能力要求,圍繞機械加工裝置操作和加工能力、機電聯調能力、裝置故障診斷與維修能力、裝置管理能力、產品營銷能力、質量控制分析能力等具有承接關係的綜合能力,以學生就業崗位為目標,強化崗位綜合能力訓練,進行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平臺,即根據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共同安排培訓教師,共同提供培訓場所,對學生交替進行崗前培訓。透過一年的培訓學習,經校企共同考核合格後,即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學生完成全部學業,實現直接就業。
5培訓模式保障體系建設
按照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專業“專案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經過多方調研,根據專業技能培訓需要,透過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開發專案,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完成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師資培訓、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工作,保障機械製造與加工工藝專業“專案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