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有感·丹陛猶敷奏》翻譯賞析

《有感·丹陛猶敷奏》翻譯賞析

《有感·丹陛猶敷奏》作者為唐朝詩人李商隱。其古詩全文如下:

丹陛猶敷奏,彤庭欻戰爭。

臨危對盧植,始悔用龐萌。

御仗收前殿,兇徒劇背城。

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

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

素心雖未易,此舉太無名。

誰瞑銜冤目,寧吞欲絕聲。

近聞開壽宴,不廢用鹹英。

【前言】

《有感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借漢事寫“甘露之變”的歷史,反映了唐朝後期宦官專權的局面,蘊含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之情。全詩兼有藝術與史料兩方面的價值。

【註釋】

⑽敷奏:陳述奏進。欻:忽。

⑾臨危對盧植:《後漢書·何進傳》載,何進謀誅宦官事洩被殺後,宦官張讓、段珪等劫太后、少帝從複道逃往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指斥段珪罪惡,珪等懼,乃釋太后。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黃河渡口,在洛陽北),盧植連夜追至河邊,王允派閔貢隨植後,貢至,手斬數人,餘皆投河死。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還宮。這裡以盧植比令狐楚。《新唐書·令狐楚傳》:“會李訓亂,將相皆系神策軍。文宗夜召楚與鄭覃入禁中。楚建言:外有三司、御史,一否則大臣雜治,內仗非宰相系所也,帝頷之。既草詔,以王涯、賈鍊冤,指其罪不切,仇士良等怨之。”龐萌:東漢初人,很得光武帝信愛,認為可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後來龐萌因疑心皇帝不信任而謀反,劉秀親自率兵討萌,深悔自己看錯了人。事見《後漢書·龐萌傳》。這裡以龐萌比李、鄭。

⑿御仗:皇帝的儀仗。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殿:一作“隊”。據《通鑑》載,仇士良逃回殿上後,宦官用軟輿載文宗北出,李訓攀輿呼喊:“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宮。”宦者擊其胸,仆地。乘輿入宣政門,門即閉。“御仗收前殿”指此。兇徒:指宦官。兇,原作兵。劇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戰還要厲害。

⒀五色棒:《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操初為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曾殺掉犯禁的宦官蹇碩的叔父。此喻指李訓等舉事倉卒。一陽生:冬至後夜始短,晝始長,古人謂為陽氣初動,叫一陽生。甘露之變發生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正當是年冬至。

⒁古有清君側:《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晉趙鞍興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也。”今非乏老成:《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老成,指聲望素著的老臣如令狐楚、裴度等。

⒂素心:本心。未易:未變。無名:無名目。

⒃開壽宴:文宗生日在十月初十,此處當泛指宴飲。鹹英:傳黃帝之樂為《咸池》,帝譽之樂為《六英》。

【翻譯】

上朝奏報時,忽然發生宮廷戰爭。文宗在危難時召見令狐楚,開始悔恨錯用了李訓、鄭注。仇士良把文宗從含元殿劫回宮內,並令禁軍出宮與李訓部下拼死搏鬥。李訓匆忙舉事失敗,把初生的生機扼殺了。古代有除去君旁的壞人,現在不是缺少老成持重的人。李訓的動機雖未可輕視,但這一舉太沒有名目。含冤被殺的人,誰能瞑目?悲痛欲絕的人,哪能忍氣吞聲。近來聽說皇帝開宴祝壽,沒有廢除用雅樂。

【鑑賞】

兩首詩中,作者都對相關人物的指責與批評,他指責李訓、鄭注,“自取屈耗誅”;尤其是指責李訓,“直是滅蓬符”,使不少人無辜被殺,這樣的指責是符合實際的。他也批評文宗,“今非乏老成”,為什麼不與老成持重的人謀劃。“始悔用龐萌”,文宗有沒有悔恨,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但用人不當,這樣的'批評還是恰當的。更重要的,是對宦官的指斥,“清君側”,指宦官仇士良等是壞人;“銜冤”、“吞聲”,指仇士良的濫殺無辜;“兇徒”更是深加斥責。對於“甘露之變”,李商隱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激烈地抨擊宦官,這在同時的詩人中還沒有可以跟他比的。這三首是商隱表示他的政治態度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