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中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
一、資訊科技的應用可能使學生們形成思維定勢
資訊科技透過影音、影象誠然可以提高同學們對課文的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但是影音作品往往帶著影音作者的主觀思維和想法。第一印象對人,尤其是初次接觸這些課文的學生們的影響是深刻的。比如《南京大屠殺》一文,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播放影視資料必然只能播放感情最激烈的一部分,放映圖片也是一樣,教師們大多會選擇最能夠反映日本侵略者兇殘、可恨之極的圖片,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往往會形成定式:凡是日本人就一定是可恨的。這樣的想法也會隨著他們進入社會,對日本人的普遍敵視會使他們形成狹隘的名族觀念,這對他們人格的塑造產生缺陷。資訊科技作為冷冰冰的缺乏感情的物,不能與人產生感情上的交流,更不可能洞察學生們的.內心,這樣不可能實現因材施教。這就違背了語文教學作為一種除了培養學生們的學習技能外還承擔者學生們三觀培養責任的初衷。因此,教師們應當在備課過程中透過對學生們的適當引導來防止學生們產生片面的思維,比如展示一些日本老兵在戰後反省戰爭造下的罪孽以及對日本當局的指控的材料來使學生們不至於偏激。也要注意資訊科技對學生們的知識傳輸過程中學生們的適應程度,如果學生們只是對這個和那個都瞭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的話就會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
二、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夠省下學生們自身體驗的過程
教師們在應用一些朗讀的音訊資料或者一些真實場景的圖片之後往往會省略讓學生們自己朗讀或者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場景的過程。這在表面上的確是省時省力的,但是不利於學生們想象能力的培養和對作品進行深入探究。朗讀的一大作用就是透過不斷的反覆咀嚼作者的文字來不斷髮現作者想要在語言文字中傳達出來的感情和內心的創作衝動,雖然音訊資料也許飽含感情,但是那種感情不是學生們的,學生們也不可能透過別人的朗讀得到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單純透過圖片學生們的確能夠突破空間的桎梏領略到作品描繪的場景,但是卻失去了對想象能力鍛鍊的機會。傳統的語文教學正是透過學生們對文字描寫的想象來激發學生們的想象能力,資訊科技的應用雖然能夠更準確的讓學生們領略文章,但卻對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傷害。可想而知,如果教師們因為資訊科技放棄了傳統語文教學的這些精華會對語文教學產生多大的傷害。
三、資訊科技的應用使備課流於形式
全球資訊網的一大特點就是資源豐富。在語文教學中引入了資訊科技之後,一些教師就會產生惰性,在備課過程中準備了資訊資料之後就完事了。這樣的確是節省了教師們的時間,但是假若上課過程中準備的課件突然出現問題呢?沒有充足準備的教師們只能草草的帶過課文,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此外,一些教師往往太過注重於課件的外表,做的非常精美,這樣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到課件的外表上而不是課件的內容上,這對相對活潑的初中學生而言是一種不利的思維發散。原本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採用的資訊科技卻反而降低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學效果,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每位教師都應該掌握和研究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但是它是並且僅僅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語文教學的手段,更不可能代替教師。同時它的使用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能力,並且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而不是單純的為了省時省力來利用它,而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實際的應用中,我們必須做到合理使用而不是過分依賴,正確的體現資訊科技這一手段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和其應用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