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簍裡的處世哲學的故事
楊伯家的一隻竹揹簍據說有250餘年歷史了。揹簍呈黯黃色,底部用水竹根盤捲起來,紋路挺藝術,左上角有一根黃麻帶子,將一處破洞巧妙補綁。楊伯說,那根帶子是他爺爺的爺爺套上去的,算了一下,大概也有120多年了。
竹揹簍在鄉里因為經常背糧食、柴禾、牲口,加上風吹雨淋,破損很厲害,一般壽命是3到5年。而楊家的揹簍壽命可就長得多了。
楊伯家在使用竹揹簍方面有祖傳家訓:不過度。同村其他村民用揹簍從地裡背紅薯回家,一般裝70-120斤,楊伯家只裝40斤左右。一般村民背豬崽到鄉場上去賣要背3~5只,而楊伯家只背2只。有一次,楊家一個媳婦為了將地裡的紅薯藤一次運回家,裝了高高滿滿一大揹簍,被楊家老人痛責:你破了楊家的規矩,從明天開始,這揹簍休息二天!
那天晚上,楊家的50多口人被招集到一間大房裡,聽老人訓話:揹簍也是一條命,你愛惜它,就活得長,不愛惜它就活得短。用它得有個度,人也是這樣,吃,不能過度;做,不能過度;玩,也不能過度。我們楊家雖然沒出過什麼大人物,但卻一直是長壽家族。為啥?就因為講究度。過去和現在的很多病、亡,跟我們家基本不沾邊。我的.爺爺告誡我一句話,現在傳給你們:人世間,很多人雖然聰明,但掌握不了度就不能算聰明。比如,有吃死的,有閒死的,有累死的,有玩死的,有樂死的,有愁死的,有爭死的,有怒死的,有氣死的,有喜死的……總之,就像這隻揹簍,只有掌握好使用的度才能有個好壽命啊。
在楊家那個大家族:有2人分別活到了100歲、103歲,有11人活到了96歲,有14人活到了89歲,有2個女人60多歲了還生了孩子。
如今這隻揹簍當然不能裝東西了,成了楊家的重要文物,供奉在堂屋的一張黑木桌子上。一個家族對哲學和辯證法的理解如此簡潔透徹,並一代一代透過一隻老揹簍往下傳家訓,傳授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人敬佩之餘也值得我們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