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課後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基於以上理念,我在研究《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從讀、說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第一步透過各種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步透過“說”。以一則新聞報道引出大雁媽媽要狀告更羸,讓學生以更羸辯護律師身份為更羸辯護。這樣的設計我覺得能使學生長時間地保持較濃的興趣,自動投入到“聽、說、讀”的訓練當中,並且不脫離課文這個媒介,還能創設多次交際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會消耗在經常性的環節轉換和思維變換中,其各項語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養。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老師創設了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學生一下子無從入手,找不著合作伙伴,不會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課堂比較亂,也費時。我想作為教師應說清楚,讓學生明確任務,平時多練,深入學生中進行指導。特別對於一些不善交際的學生老師應幫助他們尋找夥伴。這樣可能更有條不紊些,更提高效率些。
在學生為更羸進行辯護時,由於開始設計不夠恰當——讓學生自由選擇更羸律師和大雁律師,學生的興致極高,導致學生在辯論中重點已經由大雁的死是哪些因素造成的轉到了更羸是否有罪上了。這樣的偏差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調控是非常重要了。而且在教學設計時就應考慮這些可能發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