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外勤的實習報告
一、整箱貨(非危險品)海運出口流程大致如下:
1. 攬貨、詢價、訂艙及訂艙確認,該環節主要由業務及航線主管完成。首先由業務部門攬貨,接受貨主詢價,從貨主處獲得詳細的資訊,包括shipper, consignee, notify party, place of receipt, port of discharge, place of delivery, final destination for the merchant’s reference, no. of containers of packages, kind of packages, description of goods, gross weight, measurement, 運費結算方式以及其他的貨主定製要求。此後業務部門根據上述要求選擇合適的船公司詢價並與貨主溝通,雙方談妥後,貨主簽署出口貨物代理委託書(訂艙單 S/O)。業務部門列印託運單,註明船期、運費、櫃型櫃量、貨主定製要求、訂艙人電話傳真加蓋訂艙章傳給船東。船東會回傳訂艙確認。另外如中海等船東已採用電子訂艙的方式,操作基本相同但不用訂艙確認。該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更換航次、貨主要求申請N天免櫃期、非危說明、套櫃。這些問題須與貨主及船東或船代協商解決,開出相應證明或申請書並加蓋公章。
2. Op根據貨主提供的資料刷出集裝箱貨物託運單,即排載聯。排載聯共九聯,一聯貨主留底,二聯船代留底(加蓋訂艙貨代業務章,打上貨主在船代處的程式碼),三四聯運費通知,五聯提箱申請(加蓋訂艙貨代業務章),六聯裝貨單、場站收據副本,六附繳納出口貨物港務費申請書,七聯場站收據副本、大副聯,八聯場站收據,九聯貨代留底(加蓋訂艙貨代業務章)。
3. 外勤持訂艙確認及排載聯到相應的船代處排載。船代在5、6、7、8聯上加蓋排載單證章並收取第二聯。船代提交2聯給船東,船東將根據2聯資料預備倉單。
4. 排載聯的5聯、6附聯交給拖車公司辦理拖裝、場裝。拖車公司憑5聯及訂艙確認到船代處取得裝置交接單(EIR)。(拖車公司與船代之間一般訂有運輸合同,規定雙方的責任義務)裝置交接單共六聯,三聯進場三聯出場。拖車憑出場聯提空櫃。依據拖櫃交接單到貨主制定地點裝貨。拖車再憑裝箱單和進場聯進海關監管區,即我們平常說的碼頭。貨櫃進場後,外勤憑6聯加蓋進場章。場裝原理相同,貨主自行將貨物運至堆場,拖車公司填寫場裝計劃而不是裝箱單。貨櫃進場後外勤取得櫃號、封鉛,加註在6、7、8聯上,到碼頭營業大廳或客服中心加蓋進場章。
5. 外勤憑6至9聯到船代處申報,船代收取9聯並在6、7、8聯上加蓋申報專用章;若有開航前更改,須有原來的6至9聯、新的正確的2、6、7、8、9聯、正確的裝箱單及開航前更改(加蓋貨代章),憑此申報;
6. 申報完成後可報關,憑商業發票(加蓋貨主公章)、裝箱清單(加蓋貨主公章)、代理報關委託書(加蓋貨主公章)、出口收匯核銷單、合同及6至8聯交給相應的報關行報關、配載。28類法檢的商品還需有通關單。報關行預錄入之後海關查驗、放行,在6聯上加蓋放行章交給碼頭。碼頭在8聯上蓋章退給報關行,同時根據 6、7聯配載,7聯交給大副作為配載依據。外勤再到報關行處取回8聯。
7. 船開航後,外勤出具保函向船東或船代預借購付匯聯,憑此到銀行轉帳開出繳納美金費用的水單。此外還要繳納各類人民幣費用(單證費,THC等),開出相應發票。憑藉水單,外勤到船代或船東處開出業務聯,連同人民幣費用的發票、8聯到船代或船東處簽單。提單內容往往不同8聯,需要貨主和貨代分別提供提單更改保函,並有OK單才能順利簽單。
8. 另有電放及SEAWAY方式,需要附上相應的保函,電放還需多交納一筆電放費。SEAWAY風險較大,目的港客戶只需要憑有效證明九可以提貨,一般較少使用。
二、實習心得:
1. 作為一名外勤,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要注意多票業務同時處理的先後順序問題,應該分清楚各票業務的輕重緩急,估計好每個流程的時間差,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同時還要關注各家船東的航線優勢、操作政策、出口貨物的特點,以便能更好地為其他部門工作開展提供建議和協助。
2. 電子訂艙等電子資料交換方式已經開始滲入當前貨運操作之中並逐步採用。如果各家船東船代、貨代與碼頭、報關行、海關之間能實現資料庫的共享的話,那麼很多需要人手操作的環節如排載、打單、進場、申報、報關等將都可以省略,甚至排載聯不必以紙介方式存在。
3. 實施這種資料庫共享的關鍵在於資料的安全與保密,以保障資訊的真實有效。更重要的是,這種資料庫操作的方式打破了現今資訊傳遞依靠人工(如排載、進場、申報、報關等)的限制,從而原來每個環節需要層層蓋章的制度也就顯得無用。但是人的觀念是否能迅速轉變過來則是最大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足夠權威的主體來主導物流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共同參與資料庫建設,並且能夠說服客戶接受這種新的方式。
4. 成立一家資訊處理的企業或者協會來解決這個資料庫的建設問題將不失為一個出路。我們可以採用會員制的方式逐步吸收各家船東、船代、貨代和報關行加入協會參與資訊系統建設,使客戶逐漸轉向這種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這可能也是物流行業中的一個縫隙市場。
5. 假設我們成功推行了這種資訊處理系統,那麼大量的外勤人員將面臨下崗的命運。而當時間過去更長,如原來的外勤早已轉行甚至不在人世,系統整合度更高時,若是此時系統發生故障,或者由於環境改變某些原來的規則不再適用,那將由誰來發現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