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纖藝術在生活中的適用性論文
一、服飾設計中的麻纖維藝術的運用。
在傳統的服飾中,麻纖維服飾往往會顯得比較平民化、粗獷,因此在古代平民被稱作是“布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麻纖維製衣在衣著舞臺上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棉纖維以及化纖製衣,但是由於當前社會中,返璞歸真的潮流來襲,就使得麻纖維製衣又一次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邁入新世紀,人們追求大雅若素以及高貴休閒的腳步也加快了,於是麻纖維製衣也再一次進入了當前消費者的眼中,再一次成為時尚的寵兒。由於麻纖維製衣具有無拘無束以及渾然天成的特徵使得她更能夠彰顯出人的本色以及天性,很多的亞麻製品根本就不需要樣式多變的花紋進行點綴或者是進行裝飾,僅僅依靠亞麻製衣自身的樸素特徵就能夠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亞麻製衣多是以淺色或者是原色為主,紋樣上也多是以魚蟲等傳統的樣式為主,有時為了彰顯出個人的特性和魅力,就會用黑色的線在亞麻製衣上進行裝飾和點綴。麻鞋在我國流行甚廣,同時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古代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麻鞋很是流行。麻鞋主要是由麻纖維製成的,在鞋底也有很多別具特色的紋樣,非常有特色,在鞋面上大多是有其他纖維製成的花紋,或者是直接用染色的方式對麻纖維進行渲染。麻鞋的顏色主要是有白色的.以及經過染色後的黃色、紅色以及褐色,這樣就會使得麻鞋既有觀賞的價值同時還有實用的價值,除此之外,麻鞋還具有一些其他製品的鞋所沒有特點,比如說防滑防潮、涼爽以及透氣吸汗的作用。由於麻纖維製品的不斷流行,一些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也開始在追求一些與服飾進行搭配的麻纖維飾品比如說手袋。由於消費者自身有所需求,一些經銷商和設計師也開始順應市場的需要,於是麻織品飾品以及編包等開始進入市場,為了能夠使得服飾、揹包和麻織品鞋帽更具有特色更能夠搭配在一起,在風格上保持一致,大多是以平紋編織為主,然後再用其他的纖維製品繡上花紋,有的還加上染色,更有的還會在麻布上繡上水晶以及鑲上金屬飾件等,這樣使得麻纖維製品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也增強了觀賞性。
二、裝飾品中麻纖維藝術的運用。
在上世紀中葉,純手工編織的麻纖維製品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在大街上都會看到有著濃厚裝飾味的麻纖維物件。傳統的麻纖維裝飾品往往只會用於裝飾牆上用品,這就會使得形式上顯得比較單一,很難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中人們對時尚化的要求。在1969年的時候波蘭雕塑家阿壩康諾維茨的作品《紅色阿壩康》真正揭開了麻纖維藝術的真正面目,使得人們看到了麻纖維藝術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原來麻纖維藝術除了能夠裝飾牆上用品,同時還能夠擁有自己的體積,用立體的方式展示在人們的生活之中,來裝點人們的生活,這種藝術形態也就被人們稱之為“軟雕塑”。麻纖維軟雕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可以作為大型雕塑來裝飾我們的生活環境,有的也可以放在床邊,為我們的個人生活空間提升生活情調,同時還可以當作是小飾品隨時攜帶,進而提升生活的情趣。這些藝術品的風格也具有多樣性,有的古樸有的詼諧有的粗獷,不僅具有觀賞性同時還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就能夠展現出麻纖維藝術品的文化修養以及個人氣質,另外由於麻纖維製品自身所具有的穩定特性,比如耐熱、耐磨以及防蟲、吸音等特性,使得麻纖維製品越來越受到當代年輕人的喜愛。
三、麻纖維製品的前景展望。
麻,作為一種比較狂野、具有親和力以及自然的特性,使得這種纖維材料越來越受到當代人的喜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纖維藝術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能夠更輕易地受到人們的喜愛,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纖維藝術能夠比其他的藝術形式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這種藝術形式能夠契合人們嚮往田園生活的情懷,特別是近幾年,麻纖維製品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的環境中隨處都能找得到。從細處看,一件服裝、一套手勢以及手工用品;從大處看,當代的室內裝修以及公共設施等都有麻纖維藝術的運用。用麻織品所製成的藝術品不僅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同時還有很強的實用性,也因此越來越受到當代人的喜愛,麻纖維製品設計師們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形式,來更新麻纖維制藝術製品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形式,同時也在不斷嘗試著用其他的材質進行點綴,進而使得麻纖維藝術品的視覺衝擊力更強,追求藝術價值與使用價值兼具的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