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20**屆畢業生同學們、各位來賓和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每年的畢業季,我們的心情就像這6月的天氣,忽晴忽雨,既為大家順利完成學業而感到欣喜,又為大家即將離校而感到不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請允許我代表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向3100多位畢業生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圓滿完成了學業,在杭科院這個美麗的校園,學習了知識,掌握了技能,揮灑了汗水,收穫了友誼,並參與和見證了學校的發展。

三年前,學校為你們舉行了莊重的開學典禮,在開學典禮上,我為大家上了大學的第一課,我講的三個問題是“杭科院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高職教育是一種怎麼樣的教育?”、“你們三年的大學生活應該學會什麼?”三年過去了,相信大家對這三個問題有了自己的切身體會和感悟。這三年裡,我和其他校領導一起,參加了近20場校團委舉辦的“校長請我喝杯茶”活動。在座的許多同學曾參加過這個活動,還得到過校長贈送的特別禮物:一隻由我校藝術設計學院同學設計的馬克杯,杯身上印有學校精神“愛滿天下”四個字。校長想透過這種方式,兌現在開學典禮上向同學們許下的諾言,“希望杭科院這個大家庭能帶給你們溫暖,帶給你們激勵,帶給你們正能量”。

說到“愛滿天下”,我一定要和大家聊一聊中國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約一百年前,陶行知先生和在座的各位差不多年紀的時候,他從南京金陵大學畢業了,遠渡重洋,赴美求學。三年後,他懷著“教育救國”的宏願,學成回國,踏上獻身人民教育事業的征途。回國一年後,陶先生髮表了那篇有名的文章:《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陶先生說,職業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生利人物”,培養不出“生利人物”的教育不算職業教育。而“生利人物”能創造的“利”有兩種:一種是有用的物,比如農民種出的稻穀,比如工人制成的器具,第二種是有益的事,比如醫生能治病,商人能調劑貨物。這“生出來”的“物”和“事”都對我們這個社會有用,即所謂“利群”。

我今天講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是想告訴大家:

第一,大學畢業意味著你已經到了明確志向的時候,要對自己的個人的職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陶行知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要投身教育事業,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要去美國學什麼,也很清楚自己回國以後要做什麼,他想的是教育改革,他行動上做的也是教育改革,這叫“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我希望大家能和陶行知一樣,找到一樁有意義、值得你為之終身努力的事業,而後堅定地去闖去追求。

第二,大學畢業意味著你們已經修煉了一定的品行,知道應該成為和如何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陶行知先生說每天要四問,其中一問就是“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陶先生認為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為非作惡的能力也愈大,所以要我們“建築人格長城”,而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我們也應該如陶先生一般,每天問一下自己,道德是否有進步?進步了多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利群精神“,才會用所學到的技能本領去創造有用的物、做有用的事,造福我們這個社會。

第三,大學畢業意味著你已經完成了三年職業教育,你應該達到陶行知先生“生利人物”的要求,有“生利本領”,即透過專業學習習得的技術技能。我希望大家能秉持我們杭科院“生利利群”的宏志,畢業後找準職業定位,提升職業技能,把你的崗位工作做到極致,即我們常說的“工匠精神”:要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要使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項技能達到出類拔萃,成功是明天永遠比今天多走一步。

同學們,從母校啟程的人生列車已經停靠在你的身旁,你們即將從學校踏入社會,無論你們走到何處、奔向何方,杭科院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記得有空多回母校看看。最後祝願大家前程似錦、心想事成,工作事業順利,家庭生活幸福,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再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