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焦裕祿》有感3篇
看電影《焦裕祿》有感1
3月25日晚上,全區在崗幹部聚集在機關會議室,參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夜讀原著”開班儀式,儀式後我們觀看了《焦裕祿》電影。焦裕祿這個名字在六七十年代火爆全國,響遍大江南北。這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一名共產黨員壯麗的人生華章,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公僕形象和時代楷模。
影片中焦裕祿在XX縣工作只有1年零3個月480多天,但他的名字被烙在蘭考人民心裡,印在共產黨的公僕榜上。他不追求什麼政績工程,只有一顆火熱質樸的心,心裡裝著蘭考人民。他的事蹟,他的故事流傳半個世紀,今天仍感人肺腑、震撼心靈,傳遞著正能量。
他到蘭考上任召開的第一個縣委會不是會議室,而是帶著大家冒著風雪到蘭考火車站,看望逃荒的災民。火車進站後災民像潮水般地湧向火車,焦裕祿眼中含著淚水心如刀絞喊啞了嗓子,他無力阻止災民外出逃荒。他對在場的縣委們說“黨把蘭考36萬人民交給我們,我們卻讓他們背井離鄉,對不起黨,對不起蘭考人民”。這樸實的話語,包含焦裕祿對人民群眾的質樸感情和對黨的事業高度責任感。
焦裕祿同志到蘭考做第二件實事,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廣大群眾,尋找治理蘭考“三害”的有效辦法。瞧,他整天推著一輛破舊腳踏車,頂著風沙、忍著飢餓、拖著疲乏身體,走遍蘭考村莊。事事與村民促膝傾談到深夜,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整理一套植泡桐治風沙,開渠排內澇,種花生植棗樹治鹽鹼的方案。
焦裕祿在蘭考的第三個感人故事--雨夜抗洪。他拿著鐵鍬,冒雨站在沒膝的泥水裡指揮大家抗洪排澇。他忍著病痛,頑強與暴雨抗爭。他倒在雨水裡,這時人們才發現他是帶著重病的身子戰鬥在抗災一線,共產黨人的意志是多麼的頑強。
焦裕祿同志被大家強行抬出抗災現場送進了醫院,在醫院一直惦記抗災自救情況,一直惦記著受災群眾的生活。他拖著重病的身體區看望受傷的村民,可見他與老百姓的深厚感情,與老百姓心貼心。他一生清廉,無私救濟他人,不求圖報。在他離開人間時,對兒女說的一席話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爸爸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東西,這塊手錶跟隨了我多年,就留給你”這是一位偉大父親對兒女囑託和關愛,更是一名共產黨人的高風亮傑。
重看電影《焦裕祿》我們從思想靈魂上查詢問題、對照榜樣找差距,像焦裕祿這樣心裡裝著人民,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再現焦裕祿形象,從我們的心靈深處反省所作所為,像他那樣以滿腔熱情對待黨的工作和事業,在自己的崗位上紮實工作,爭當反“四風”的排頭兵,塑公僕形象,做時代楷模。
觀看電影《焦裕祿》後的感想2
觀看了電影《焦裕祿》,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洗滌。影片裡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情節,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引人深思。
影片裡的“二把手”跟焦裕祿說,工作要先讓上級領導滿意,焦裕祿說,工作要先讓人民群眾滿意。在兩種不同思想的支配下,焦裕祿忙於發放救濟讓老百姓度過難關,那位“二把手”卻忙於籌辦展覽讓上級領導高興。兩種迥異的政績觀反映出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二者的關係問題。
影片裡對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這雖說是集體表決而定,但沒有他的登高一呼,哪會有表決時的應者如雲。在得失之間,焦裕祿在全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克己奉公,這種境界何其高尚!
影片裡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影片裡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的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影片裡的焦裕祿,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同志愛、天倫樂、夫妻情的平凡人。焦裕祿在蘭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可是當老百姓把見到焦裕祿,當成生命中最後一個願望時,我們不應該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焦裕祿在平凡的工作、生活和短暫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他的精神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德。學習他不畏艱苦,不怕困難,勇於鬥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習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學習他密切聯絡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辦實事的優良品格。學習他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政治品質。學習他不斷進取、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今年,我們正值實現農場十屆四次職代會提出的“作風建設年、改革深入年、專案推進年、勤儉節約年、提質提速年”奮鬥目標,加快實現“搞好土地流轉、辦好工業園區、推行集中居住”三件大事和實現農場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刻。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我們需要用“焦裕祿精神”來喚醒每個人事業心和責任感。我們需要用“焦裕祿精神”來樹立每個人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良好形象。我們需要用“焦裕祿精神”來塑造每個人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政治品質。我們需要用“焦裕祿精神”來提振每個人不斷進取、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當前,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以“焦裕祿精神”為榜樣,紮紮實實地做好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各個環節的工作。把焦裕祿精神貫穿於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用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來促進分場各項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不斷顯現焦裕祿精神的現實意義。
從焦裕祿身上能學什麼?
《焦裕祿》影片觀後感3
時隔多年我們再次觀看《焦裕祿》影片,禁不住淚眼模糊,心裡泛起陣陣漣漪,我彷彿也回到那個戰天鬥地時代。勿需多響的口號即可春風化雨,不用多甜的語言也能暖人心扉。該片讓我們心靈受到洗禮,讓靈魂得到觸動。他專心務實,真心為民,一生清廉。對家人,他嚴而有愛;對工作,他滿腔熱忱;對鄉親,他情同手足。這不正是我們所欠缺的嗎?這是真性情,他是真漢子!
焦裕祿是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者,他是一面鏡子,對鏡反思,我覺得學習體現在以下方面:
不怕吃苦。你看,大雨滂沱他帶頭衝入險境,風沙肆虐他置之度外。看到這,我就想到農場建場功勳人物之一---場長鄢吉富,建場伊始百廢待興他就是與職工同甘苦共患難,也曾戴斗笠穿蓑衣赤腳杵棍看災,也曾烈日當頭揮鍬挖渠。現在條件早已天壤之別,出生七十年代的我既無溫飽之虞,更沒風沙之苦。我們即使工作中有點苦有點累,又算什麼呢?
勇於擔當。他違反國家統購統銷政策,壓縮幹部補貼XX縣委辦公室維修費購買救命糧用於改善基層特困幹部職工生活,上級組織上綱上線要處分,按說有人頂著,這事擱在誰頭上,正好一推了之,可他毅然站出攬在身上。想想自己,我們是否在其位不謀其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則推呢?
他熱情似火。你看,老村長病入膏肓,他得知後強撐患病之軀,在暴雨寒夜推門而入,此情此景,就是堅冰也能融化。試想一下,我們下基層,與職工打交道,是否不冷不熱,敷衍塞責?危難關頭,是否冷眼旁觀,溜之乎也?對待工作,是否冷冷漠漠、沒有激情?
善抓矛盾。他徵民意求民智解民困,種植泡桐治理風沙,養殖黃牛發展經濟,開溝挖渠防止洪澇,牢牢牽住“牛鼻子”,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我們工作何嘗不如此,六合垸農場確定的“搞好土地流轉、辦好工業園區、推行集中居住”就是“牛鼻子”,這“三件大事”任重而道遠,亟需我們克服瓶頸,找準突破口,相互促進,有序發展。
不貪圖享樂。你看,人家送來鮮魚他堅決不吃讓退回;送的米他給了特困老鄉;就是孩子要吃點肉,也因他把多餘的工資給了患病鄉親一時無錢購買,而要求家人緊一緊吃窩窩頭。私心雜念與生俱來,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真正做到權力“不出籠”、私心“不出格”。心底無私天地寬!
不搞花架子。花架子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甫一上任,他輕車簡從,到火車站體察民情;上級檢查工作他未迎來送往,卻早已打起揹包下鄉入戶去了。當前正好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契機,對“四風”行為之詬、作風之弊來一次大掃除、大整治。作風建設沒有終止符永遠是進行時。
除了感動,更要行動。半個世紀過去了,焦裕祿若健在今年恰好92歲,他就像我們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六十年代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於此開闢農場,披星戴月,開渠放水,墾荒拓地,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許多農場人積勞成疾,但他們無怨無悔,只因他們心在農場魂在農場。如今,“團結拼搏,唯實開拓”的農場精神薪火相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不加倍努力,不奮發有為,不把農場建設更加美好,愧對先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