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師暑期教材培訓有感的個人學習心得

小學數學教師暑期教材培訓有感的個人學習心得

為進一步最佳化和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瞭解青島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及使用方法,促進各單位、各學段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平衡,7月13日—24日我縣組織了小學數學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包括教師對單元教學的解讀、專家團隊的專題報告、影片對專題知識探討、分組討論等環節,透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周局長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透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透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資訊,在讀懂資訊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裡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教材總體分析、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說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韓國棟主任抓住了教師在這裡的困惑,重點讓教師分析解讀從而讓教師不再茫然。讓他們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我非常有幸對三年級下冊總複習進行教材解讀,透過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努力對總複習教學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學中的策略,掌握了複習的方法,並對知識有了整體的、系統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種課型的基本模式

在2008年韓國棟主任就對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結合縣組織的系列達標課對數學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那時我已經瞭解了基本的教學模式,但對於這種課到底怎樣上還存在困惑,這次的培訓不但讓我瞭解了課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及教育理念,對其中的教學策略、注意問題更明確。

(一)計算課

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的具體流程為:列算式---說意義---試做---彙報交流---演算法最佳化。

對於計算教學我們研究的較多,而且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往往我們更加重視計算的真確率,從而忽視了計算的過程以及對算理的研究,特別是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更容易忽視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也就是學生對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說。我感覺對學生來說列算式不難,難在說題意上,我們發現我們的新課型注意了這點讓學生“說意義”,只有真正理解了題意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具體流程為:自主探索(整理資訊——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彙報)——總結提升(最佳化)。

對於解決問題這種課型我想從我聽過的兩節課談起:一節是高春霞老師講的相遇問題,一節是吳正憲老師講的二年級兩步運算的問題,這兩節課都很好的運用了我們的新課型。他們都把重點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資訊上。因為只有把資訊整理到位也就是學生真正的瞭解題意|——理解題意——掌握題意,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兩位教師利用讀題、說題、直觀演示、畫題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對題意進行解析,而且吳正憲老師還利用辯論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報,讓學生在爭論中發現問題的關鍵,明確解題的入手點。兩位教師的`做法為我們以後上這種課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課

探究課的具體流程為:猜測——驗證——結論。

我們的教材中許多課是非常適合用探究課的模式教學的。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等,這種課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讓他們感到他們就是課堂的主人。透過自己的猜測、驗證,直至得出結論。讓他們體會數學家探討知識的過程,體會數學的神秘。

(四)統計課

統計課的具體流程為:產生統計的必要性——探索統計方法——分析統計結果。

統計課的關鍵是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經歷統計的過程,學會分析統計的結果。新的課型就是從這三方面進行解讀的,讓我們的學生經過這三個教學流程把數學應用於生活,讓生活更加的有目標。

(五)機率課

機率課的具體流程為:猜測——驗證——結論(三步)

猜測——實驗——分析——推斷——結論(五步)

五步教學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學中。我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有的是0,還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間的某一個數。教會學生猜測才能更瞭解生活,教會學生驗證才能體會事件發生的機率有大有小,教會學生根據結論來決策,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有利於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

總之,無論哪種課型模式只有我們教師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落到實處,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五、體會到備課實效的重要性。

從培訓的分組討論中我瞭解到現在各鎮,各學校都有各自的備課形式,甚至一個學校也存在多種備課形式,有電子備課、備課本備課、活頁紙備課、教參書或課本圈點備課等。那麼這麼多的備課形式是否滿足了備課的實效性呢?我想備課形式多樣並不一定備課實效就高。因此,如何提高備課的實效才是重中之重。

(一)個人備課是基礎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為上課做準備。教師在課前熟悉教材,把握重難點,蒐集課程資源,準備教學具,在課堂上處理師生生成性教學資源、與其他教師討論研究教材、教學後的總結都屬於備課的範疇。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詮釋和理解教材內容在本單元、本學段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1、備重難點。

這裡說的備重難點不是對應教師用書抄一遍,而是落到實處,也就是重難點是什麼?教學中如何體現?如何突破?在備課中關鍵寫清我們怎樣教?用什麼方法突破等,只有突破重難點課堂高效才不是紙上談兵。例如:教學過直線外一點畫平行線時我們利用經驗積累的小技巧來突破重難點即分四部走:

一放(把一個三角尺的直角邊放在給定的直線上)

二靠(把另一個三角尺的直角邊靠在第一個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上)

三推(第二個三角尺不動,沿第二個三角尺的直角邊推動第一個三角尺直到經過給定的點)

四畫(沿三角尺直角邊經過點畫直線)。

我們透過四個字把教學中的難點就輕易的突破了。因此教學中我們是可以積累這樣好的方法,利用我們的經驗,巧妙的化難為易。再例如讀角時應用:點對點(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角的頂點),線對邊(量角器0刻度線對角的一條邊),0在右讀內,0在左讀外。再如同種計量單位以樓梯的形式呈現,將“進率”這一抽象的概念與我們身邊的“樓梯”相聯絡,進率相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相同,進率不同的單位間臺階高度不同,

2、備學生。

我們班級中的學生無論基礎知識,還是能力水平都參差不齊,在備課中一定要體現分層教學,如何為優等生、差生設計問題、練習題、作業是體現的關鍵。因此,備課中一定不要只備學生的地區差別,而一定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備課。

3、備教具、學具。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問題,要做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我們必須先了解知識需求,甚至課堂中的分步用到的學具也考慮到才行。我們現在沒有定製任何學具,因此準備學具、教具需要教師大量的時間,所以教師應在備課中體現。

(二)集體備課是關鍵。

為了高效備課,我們學校提出了兩集中四分散的方案。兩集中指的是週二聽評課和週五集體備課。四分散是指週一到週四每天同備課組成員對當天的上課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所以只有真正的搞好教研,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提高備課的時效性。

(三)反思教學是保障。

我認為備反思才是教學高效的關鍵,這裡說備可能教師們不認可,我這裡說的反思不單是教後反思,更重要的是各環節的反思,上完課應及時的對備課中不實用的環節進行修改,對注意的問題、好的思路要標註,特別是下節課如何上要備細。這樣就能及時查缺不漏為另一班甚至另一年備好課。備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必經階段,更是提高備課實效性的有利手段。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收穫頗豐,在此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幾點來談。我們培訓的目的是讓老師不再茫然,不再無從下手。讓我們藉助這次培訓的東風,實抓我們的備課、我們的教學。讓我們的老師會上數學課,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腳踏實地,讓我們的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