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一年級《詠鵝》教學設計
中國古詩貴在“意境”,“意”就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詩人所描摹的客觀事物。“意境”即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完美和諧的藝術境界。而能否引導學生進入這個藝術境界,就意味著能否使學生體味到古詩的美,鑑於此,在《詠鵝》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由畫入境,感知全詩大意。
匯入新課後,老師首先配樂範詩,然後展示“白鵝戲水”的畫面,透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視覺活動和想象中進入古詩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有感情吟誦,理解了詩的大意。
二、品詩畫圖結合,體會詩情畫意。
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進行設計。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詩情畫意。
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問題,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朗誦、跳舞、描述大白鵝的美等)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更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不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時,就更生動、更形象,更能產生一種直觀的效果,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的課改思路。
透過這三個環節,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這首古詩該掌握的內容,而且還走進了詩的意境。透過語文課和藝術課的融合,使學生享受到了古詩的美,陶冶了情操,鍛鍊了動腦、動口、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學會了有感情吟誦,從而實現了古詩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