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讀後感

《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讀後感範文

忙裡偷閒讀完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感覺自己日漸枯萎的領悟力、審美力突然間原地滿血復活,彷彿對建築這個從未接觸過的學科有了深入瞭解。雖然這種瞭解只是一種膚淺的、自以為是的理解,但是閱讀過程中那種無縫對接的融入感、深以為然的認同感,還是顯得十分難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一是梁思成先生把中國建築知識講得深入淺出;二是其所用的文字很流暢、很直觀;三是其建築思想很超前、很有遠見,即使在今天依然適用。

讀此書的第一個感受,好像是在直接瀏覽梁思成先生的人生歷程。透過他自己的學術文章和林洙女士的回憶片段,詳細講述了他研究中國建築的艱辛歷程,描繪了他關於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的理想架構,酣暢淋漓地表達了他的建築思想、藝術思維。梁思成先生關於建築、藝術的觀點是十分鮮明的,帶有一種建築學家的耿直和率真,不管是夾雜在建築專業用語中的價值判斷,還是在給朱德等領導人書信中的片言隻語,講得都很透徹、很直白,帶有強烈的衝擊力、感染力,直入人心。

讀此書的第二個感受,彷彿是穿越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清華大學的建築系課堂,靜靜聆聽梁思成先生的生動授課。書中所用的文字給人一種娓娓道來、諄諄教誨的感覺,立體、形象,這可能與他作為建築教育學家有直接關係。梁先生善於用信手拈來的鮮活例子闡釋深邃哲理,不管是水彩課上拿罐子和盤子來比喻謙虛對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還是拿胖婦人旗袍上的“孔雀開屏”圖案來比喻建築裝飾的恰當性,都非常通俗易懂。他在解釋建築學抽象理念時,往往用比喻的手法將之具體化、形象化。

他把中國古代建築風格比作“文法”,把鬥、拱等建築構件比作“詞彙”,讓人易於理解;把城市比作有經絡、脈搏、肌理的人體,把城市的發展比作人成長的過程,從而告訴我們城市不僅會像小孩一樣得傷風感冒,而且不科學對待還會像大人一樣得動脈硬化、高血壓。“我所惟一可以奉獻給祖國的只有我的知識。所以我毫無保留地把我的全部知識獻給新中國未來的主人:我的學生。”梁先生不但有“深藏在陶罐裡”的淵博知識,而且善於深入淺出地、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解知識,這是十分值得稱道的。

讀此書的`第三個感受,就是好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總是能夠流傳雋遠、歷久彌新。梁思成先生的建築思想和城市規劃理念,在今天仍然很有價值。他勉勵學生要“帶著時代的藝術特點、感受著歷史的步伐”去學建築、去創造建築,他自己也是如此。在對古都北京的保護問題上,梁思成和陳佔祥提出了著名的“梁陳方案”,主張“從整體上對老北京進行保護”,這是卓有遠見的。雖然他們的建議沒有被採納,北京古老的城門樓、牌樓、城牆被拆毀了,那個經典的北京舊城消失了,但是在梁思成與北京副市長吳晗的據理力爭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學者的風骨。被譽為“現代隨筆新三家”之一的謝泳,2001年曾寫過一篇《梁思成百年祭》,結尾處寫道:“錯批一人,多生幾億,這是說馬寅初的;錯批一人,少了名城,這是說梁思成的。”我想,這也算是對梁先生的最佳褒獎和致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