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報告範文

小學建立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小學建立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建立綠色學校自評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建立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篇1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立足學校,擴充套件家庭,服務社會”作為開展環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並提出了“文明、節約、關愛、和諧”八字綠色方針,讓環境教育深入課堂、深入生活,師生同樹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促進人與環境的相融相和與健康發展。

一、營造綠色環境,實施人文教育。

陵陽中心小學座落於舉世聞名的陵陽河文化遺址北側,始建於1956年,1996年正式搬遷到此。學校佔地64畝,總建築面積4329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生968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8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0人。

學校在上級的領導與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訓、“民主合作,奮進創新”的校風、“平等寬容,和諧互助”的教風、“善思好問,愉悅體驗”的學風,先後榮獲“市級規範化學校”、“日照市優秀家長學校”、“縣級課堂教學示範校”等近30餘項榮譽稱號。

二、建立綠色學校,豐盈學校內涵

(一)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物質保障。

環境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學校重視環境教育,把建立綠色學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立建立學校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做好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實施,並按計劃一步步展開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保證了環境教育在決策、師資、設施和經費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全校形成了校長親自管理,分管人員具體操作,全體師生齊動員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認識。

為了加強師生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透過組織的環境教育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中學到了必要的環境知識和開展環境教育的方法,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環境教育理念,使學校的每一個老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三)校園環境典雅,文化環保相融。

學校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幽靜恬美。學校注重綠化、美化、淨化建設,校內景觀樹木近千株,綠化面積達5千餘平方米;校園文化建設格調高古,兩座校園雕塑昂揚向上,藤蘿景觀翠綠如蔭;植物園樹木、花草依時令生髮,成為學生實踐活動的樂園;家鄉文化牆彰顯家鄉歷史悠久燦爛,環保牆展示藍天碧水美好願景;學校的兩條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樹遮日,意韻雋永;教學樓內名人長廊、經典階梯時時啟智、處處育人。形成“兩塑、兩牆、兩路、兩壇、一園、一架”的校園景觀格局。

(四)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素養。

1、重視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把環境教育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實際特點,挖掘環境教育結合點,把環境教育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比如在語文課中,《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課文,聯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數學課中,學生收集身邊的環境資料,並把它們改編成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統計”、“小區月用電量的粗略計算”、“一億張紙有多厚”等,透過這樣的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又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課中,讓學生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培養愛護動植物的習慣;科學課中,老師介紹自然現象、各種動植物形態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瞭解大自然;美術課指導學生繪畫,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誦讀文化經典,感悟綠色之美。學校結合新教育實驗中的兒童課程,進行“晨誦、午讀、暮寫”活動時,要求每班學生每天堅持利用早、中、晚各時段的活動中,找尋意境優美之詩詞,進行誦讀、描繪,從中體驗環境之雋美。如學生從《春日》、《詠柳》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體會到春天的美好,萬物生長的快意,明白了擁有一個和諧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懂得關愛身邊的一草一物。在“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語句中,明白資源的有限,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課外豐富多彩,行知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滲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學中,而且貫穿於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衛生示範周”、“文明示範周”、“主題活動月”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舉辦環保書畫比賽、綠色校園黑板報、手抄報設計比賽,以及徵文、演講等比賽,這些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反映了師生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大促進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

(五)開展節能活動,倡導綠色工作。

1、開展回收活動,回饋班級建設。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為當代的學生更應傳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不難,但更重要的是讓其付之行動,為此學校要求每個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常垃圾分類、收集舊報紙、撿拾飲料瓶桶等活動,其收入用以班級購買圖書;實行圖書、文具、玩具漂流或捐贈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籍、不用的文具、玩具進行二次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學生體驗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節能過程與意義。

2、實行節約辦公,倡導綠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節約辦學,做到物盡其用,倡導綠色工作。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層層落實責任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總務處制訂有節水、節電措施。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專人負責,教室的水電使用由各班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使水電的浪費大幅度減少。教師提倡綠色辦公,多使用電子文稿,做到雙面用紙;合理使用電器,做到人走燈關、儘量少開空調、節約用水等,這些綠色行為,節約學校辦公費用。

(六)探究環境問題,經歷感同身受。

1、校外環境探究,宣傳環保意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陵陽河汙染源》調查,同學們用行動研究的形式,透過實地觀察、訪問、實驗、思考、做方案、提建議等方式,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四、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課題活動小組,經過細緻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出了課題活動計劃和方案;小組的同學實地考察,調查汙染的程度。經過實地考察,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受到汙染的嚴重性。他們寫觀察日記――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環境才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接著採訪附近居民對河水汙染的看法,並整理所收集的意見。小組成員寫出活動日記,整理出活動的小結,並將資料整理後向學校、社會宣傳,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

2、校內製度規範,做到身體力行。學校制定文明禮儀條規和衛生公約,落實“一衛、兩崗、三無、四淨”制度。“一衛”指綠色小衛士,負責檢查個人衛生;“兩崗”指文明言行監督崗、環境衛生監督崗;“三無‘指室內外無一片紙屑,無一人說髒話,無一人打架;“四淨”是指手、臉、頭髮、衣服乾淨。實行督查員制,督查亂扔紙屑、垃圾和說髒話、互相追打的等違紀同學,做到“兩帶”“四勤”“八不”。兩帶指帶手絹、帶廢紙袋;“四勤”指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洗澡;“八不”是指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到垃圾、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不說粗話、髒話、不帶廢物品(早點盒、零食袋)進校園。透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形成衛生意識、環保習慣。

(七)活動提升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綠色代表的是純潔、環保、健康,綠色教育就是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文明修養和高尚情操,養成關注、保護、完善人類生存的環境意識、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校主要透過社會活動、環保小組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三個方面的綜合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師生的綠色行為。

1、定期服務社會,宣傳綠色行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潔淨校園環境”活動。每年的“環境日”都組織學生對校園進行大掃除,做到室潔角淨;隨時監控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發現髒、亂、差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打掃,並向附近居民提出建議,透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經過長期努力,環保意識都內化為同學們自覺的綠色行動。

2、環保小組跟進,室潔園淨花紅。精細校園花草樹木的管理,按區分班管理,負責平時的衛生整平、澆水護理等,透過學生辛勤的勞動,做到草青樹綠花紅。當校園櫻花盛開之時,熱烈的粉紅色便溢滿校園,樹下留下了學生賞花的身影。不久那一樹鮮紅明淨的櫻桃便俏立枝頭,從末出現折花摘果現象。校園裡,綠色小衛士檢查校園,看看地面是否乾淨,提醒同學們說話走路輕點,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講衛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的好習慣,養成了彎腰撿紙的行為,保證了校園的整潔、安靜。

3、同步主題活動,內化環保意識。少先隊根據工作計劃,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進行“地球媽媽我愛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低碳節約小公民”、每年的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收穫的快樂”等主題活動,並透過演講、畫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學生綠色行為,內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校園綠意無限,師生共享健康。

經過不懈努力,全校師生在時刻牢記“文明、節約、關愛、和諧”的綠色行為,學校的育人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隊伍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學生視校為家,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規範,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園的美化、綠化與淨化。同學們已經把節水、節電、惜糧,回收可利用資源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並且不時的提醒身邊的人,使他們也認識到浪費資源的可恥。從而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行知環保行為,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行為,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校園內教育、人文、知識、綠色如空氣一樣,瀰漫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總之,學校已達到建立市級綠色學校的標準及要求,特提出申請參加第六批市級綠色學校的評審,歡迎各級領導專家到學校指導與評估。

小學建立綠色學校自評報告 篇2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渝委辦發〔20XX〕50號)檔案精神,為加快“五個校園建設”,沙坪壩區二塘小學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以20XX年成功建立區級“綠色學校”為起點,繼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主題活動為抓手,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努力打造綠色校園,有力地促進了“生態文明”、“綠色校園”的建設。現結合學校建設綠色校園的情況進行認真自查,並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成立建立工作小組

學校把建立“綠色校園”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學校自20XX年來成立了建立“五個校園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任組長,負責“五個校園建設”總的規劃和佈置;副校長為副組長,負責協調、組織、部署“五個校園建設”的各項工作;德育處、教導處、後勤處等部門負責人、全體教職工等為成員,負責“五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確保建立工作順利實施。

二、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綠色校園管理

(一)將“綠色校園建設”納入三年發展規劃。20XX年學校制定三年發展規劃時將“建設五個校園”工作納入其中,並按時間順序有序開展各項建立工作。歷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將環境教育等納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特別是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後,更是做到有規劃、有目標、有落實。

(二)將“綠色校園建設”納入學期工作計劃。每學期校長在制定學校年度工作計劃時,都把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和綠色校園建立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等部門都落實了相應的措施,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個方面,讓環境教育的理念牢牢樹立在全校師生心中。

(三)將建立工作與文明評比結合起來。學校結合綠色校園建設工作開展了不定期的抽查教室、辦公室是否有“無人燈”現象,教室、公共場合是否有自來水未關等現象,並將檢查情況與文明辦公室、優秀教研組、文明班級、文明個人等評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藉助校園廣播、宣傳櫥窗、班級黑板報等媒介深入廣泛開展綠色教育工作。

(四)將建立工作與績效工資結合起來。學校將綠色校園工作與班主任工作聯絡起來,制定了“二塘小學護綠衛生檢查評比制度”,並將班級考核情況與期末班主任績效工資考核結合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環境衛生改變和學生文明行為的規範。

學校透過制定學校工作規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完善各種評優評先制度等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五個校園制度建設,規範了管理。

三、發揮課程作用,實施綠色教育理念

學校根據條件切實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從開設課程、學科滲透、環保宣傳等多角度對學生開展紮實有效的綠色環保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

(一)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開展環保知識教育。學校利用集體朝會、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等途徑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宣傳綠色環保知識,及時反映學校建立工作的最新情況等。如開展“綠地行動”,“藍天行動”,“寧靜行動”,“碧水行動”,“珍惜水資源”等知識的宣傳,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

(二)利用重大紀念日,積極組織開展專題教育活動。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如:發動學生為班級獻花;開展環境保護徵文比賽、環境知識問答等;利用“3.12”植樹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植樹護綠;利用重慶市開展創模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愛鳥護鳥、對周邊環境進行監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行動。

(三)引導學生開展“環境保護”的各種教育主題活動。學校開展了“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該活動開展一年多來,不僅有效回收了學校班級的可利用垃圾,同時潔淨了校園,樹立了全體同學的愛心幫扶行動;鼓勵學生參與有關環境保護的小課題研究,如五年級學生在20XX年參與的“井口工業園區工業“三廢”汙染情況的調查研究”小課題在校級進行了展示;每期參加社群開展的環境保護活動,如三年級學生進入社群進行環境維護,撿拾垃圾等活動;透過不同方式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節約水電、節約用紙,美化、綠化、淨化……

(四)開展德育社群化活動。結合學校德育社群化活動,學生分年段開展活動。如五六年級學生分別到園區企業開展現代企業生產知識瞭解以及現代企業廢水廢氣處理知識瞭解;三四年級學生到敬老院進行敬老、愛老感恩活動;一二年級學生參加校內護綠衛生潔淨行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五)利用課堂主渠道,開展綠色教育活動。學校要求各年段都要開展環境教育的課程;除此之外,各學科教師利用課堂主渠道,寓環境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有意識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傳授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節水、節電、防汙染、倡低碳等環境教育。

四、落實科學建設,營造綠色校園環境

學校十分重視綠色規劃,按照“總體規劃,逐步建設”的思路,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開展我校“綠色校園”的建設。

首先,學校打造綠色環境。20XX年學校將足球場周邊地塊改造成為了綠色花臺。進入校門後呈現在眼前的是綠樹成蔭、花紅柳綠的美麗場景。校園花園內花草樹木生長良好,在校園足球場四周、塑膠操場環道、道路兩旁都因地制宜設立了綠化帶,校門前過道兩旁重新栽種了樹木,校園常年綠意濃濃。

其次,打造綠色校園文化。20XX年起學校為每個班級設計了班級展示牌,以學校倡導的“綠色環境”為主色,進行班級介紹,“每月之星”,“中隊格言”等一應俱全;學校定期粉刷樓面、過道、圍欄,更新校園提示語牌;在教師辦公室購買綠色植物,在每層樓道種植小盆綠色植物,並分給每個班級,由孩子們進行每天養護。整個校園建設達到了綠化美化效果,實現了環境育人的目的。使校園內四季有綠色,四季有花開,四季聞花香,營造了環境教育的良好氛圍。

五、踐行綠色行動,構建綠色生活理念

學校不僅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教育系列活動,而且更加註重教育全體師生踐行綠色行動,養成環保低碳生活方式,讓綠色生活理念在二塘小學生根、開花、結果。

(一)校園實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學校實行大隊部、中隊衛生值檢查制度,由學校大隊部成員,各班級中隊組織學生構建成自主管理小組,輪流負責學校環境衛生的檢查、督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管理能力,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同時極大地淨化了學校的環境。

(二)開展“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經學校和德育處籌劃,20XX年學校開展了“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計劃,總務處為每個班級添置了垃圾回收箱,每天各個班級將礦泉水瓶、廢紙、廢報等垃圾分類存放,中午由專人按時交到德育處垃圾回收處,德育處安排2位大隊幹部負責記錄重量。各班級獲利資金的三分之二將返回班級,三分之一作為學校德育處愛心儲值基金,定期對學校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學校開展“垃圾回收愛心儲值行動”以來,學校環境我們將持續認真地做好本項活動,真正打造學生環保節約習慣。

(三)注意合理使用資源。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責任追究制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班級水電實行班級負責制,教育學生杜絕“無人燈”現象;關門關水檢查等制度;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人員專門負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建設綠色校園是我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透過活動的開展將使全校師生環保意識得到極大提高,綠色教育的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綠色生活將逐步成為我校師生的常態。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綠色校園的建設和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此項工作,透過“五個校園建設”的建立,辦好沙坪壩區的北部視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