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點話題引熱議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點話題引熱議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日釋出的一份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報告顯示,92.3%的家長稱教育孩子很難,其中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與孩子間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資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輕情商等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點話題引發熱議。

改了蜜糖式又興棍棒式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釋出的《重慶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如何看待家長打孩子現象這一問題上,42.4%的人認為是輕微的處罰、嚇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認為該打時就打、讓孩子長記性。認為教育孩子不能採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記者調查發現,更多的家長認為體罰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齡而異,並主張懲戒要適當,以不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為前提,以勞動代替打罵成為孩子較為接受的受罰方式。

在江西省貴溪市家長田女士的記憶中,她僅打過孩子兩次,而這兩次動手都是因為孩子的生命安全問題。當時孩子還小,光說道理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只能透過疼痛告訴他,他的錯誤行為非常危險。後來孩子漸漸懂事,田女士就再也不打孩子了,更多的選擇說理。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兩個極端。在一些家庭裡,家長對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的驕縱導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喪失了基本生存能力。在這種情境下,傳統棍棒教育有所抬頭,狼爸虎媽的嚴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孫進不認同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長的暴力懲罰方式會讓孩子習得透過武力解決問題,經常打孩子會造成孩子的膽怯敏感不自信,不利於陽光向上人格的形成。可以透過減少零用錢、減少禮物的贈與等物質刺激進行懲罰,從而使他們知道自身行為的底線在哪。

平等交流僅佔5%警惕孩子與父母間的家庭冷暴力

根據《報告》,在家庭交流中,25.7%的家長透過表揚鼓勵的方式跟孩子交流,23.4%透過說理的方式交流,民主討論的只佔了5.1%。記者調查發現,受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影響,許多家長持有一家之長心態,習慣於對孩子發號施令。而如今的孩子獨立思維能力較強,平等交流方式的缺失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情緒,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家庭冷暴力。

即將升入高中的小周在與記者交談中流露出對父母的牴觸情緒。她認為自己與父母根本無法溝通,他們總是以家長身份自居,一直以來都把他們的觀念想法強加給我,而我幾乎沒有什麼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慢慢的,除了日常瑣事,我也就不願意跟他們多說一句話了。記者與多名中小學生交流後發現,小周與父母間冷暴力傾向並非個案。

孫進副教授表示,表揚鼓勵和耐心說理都是單向的交流方式,而民主討論需要雙方平等交流,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放下身段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趨向成熟,父母的角色理應從主導地位向聽眾轉變,讓孩子有更多自主選擇和發言的機會。專斷的交流模式不僅阻礙這種能力的形成,更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除了母子關係,我和兒子更是一對親密朋友。田女士說,不同於其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讀初二的兒子放學回到家很樂意跟自己分享在學校裡發生的故事。對很多事件,透過溝通進行疏導比家長單向性的勒令禁止更有效有益。以早戀問題為例,兒子在感情問題上與田女士有了更多的`互動,至今也沒在這方面出過問題。

教育投資重智力社會不需要考試機器

《報告》顯示,在重慶的家庭中,教育開支佔到家庭開支的35.2%,成為家庭第一開支,而醫療、儲蓄分別以17.9%和12.5%位居其後。記者發現,很多家長都不惜重金投資在孩子教育上,然而由於教育投資在智力教育和德體美勞教育嚴重失衡,許多家長對培養子女的健全人格都有所忽視。

只要是對孩子有利的投資,花多少錢我都不心疼。為了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重慶家長肖娥報名讓孩子參加了一個暑假班,費用近1萬元。同樣,重慶媽媽程莉為讓孩子上更好的高中,寧願多花4萬元的擇校費。

孫進副教授說,唯分數論、唯學習論導致家長把關注點集中在了學習考試上,忽視了對孩子內在興趣的尊重和培養。家庭教育應包括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長期以來,家長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過高,健康、道德等教育較為忽視,智力教育和德體美勞教育嚴重失衡。很多學生一進入社會就表現出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是社交障礙、合作能力差等問題,就是忽視了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社會不需要考試機器,它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這就需要父母懂得如何理性施愛。孫元明說,除了對孩子進行均衡教育外,從小就要教孩子懂得以理服人,學會用理論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鼓勵孩子對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斷,形成自己的見解,並勇於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