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高三讀後感
《安妮日記》這本書看後卻讓人淚盈眼眶,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
關於戰爭題材的書和電影並不少見,它們或鋒利或殘忍,或血腥或壓抑。這一本記錄二戰時期猶太人真實處境的13歲少女的日記中,並無一處暴力殺戮的篇幅,看後卻叫人淚盈眼眶,絕望到心底裡去。這些被少女默默記錄下的文字,無聲地抗議著人類因野心膨脹而引發的戰爭惡行,用戰爭所帶來的無法修復的毀滅警示你我。
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少女,在父母的庇佑下平安健康地成長。就像你我都經歷過的花樣年華,上學、聚會、玩耍……然而從某一天開始,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當你我依然放肆地揮霍青春時,命運卻同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她的人生因此衝出軌道,滑向未知,而這一切僅僅因為她是猶太人。
在那個時代,數不盡的猶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放學回家發現父母不在了,父母回家發現孩子不在了……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讓所有猶太人惶惶不安。她同父母、姐姐、陌生人隱居在公司大樓裡一個暗無天日的秘密小屋中。為了躲避慘絕人寰的種族殺戮,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個沒憋住的噴嚏都會出賣他們,招致厄運。安妮甚至不知道戰爭是什麼樣子,就開始了看不見盡頭的躲藏生涯。
然而13歲的安妮,正是成長髮育的黃金時期。在那個最有想法、最渴求表達、最需要陽光和自由的年紀,一切都成了奢侈。5個成年人、3個青少年,共同在一個缺少氧氣的小屋裡生存。剛搬進小屋時,故事的基調雖不至於歡快,但每一天的生活還算新鮮有趣。那臺可以收聽bbc的收音機、節假日梅普的小禮物都帶來了驚喜,飯桌上每一個人都有趣事可以分享。然而,隨著屋外戰況愈加嚴重,屋內的枯燥和壓抑磨蝕了每個人的脾氣,由最初的禮貌、客氣、忍讓變為了自私、爭吵。再後來,那塊稍大一點的黃油給了誰,誰的飯菜吃得最多,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要斤斤計較。而成長在和平年代的我,無法想象生活在這樣毫無新意卻又提心吊膽的日子裡會是怎樣的感受。
青春期的安妮的真誠和敢於表達在屋子裡其他人的眼中成了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於無人理解,同時好奇自己身體的變化。她渴望父親更多的愛,不滿於母親的苛責。我看著她,就好像看著過去的`自己。有些時候我會因為安妮對待母親的方式感到心酸又愧疚,因為我也曾用刻薄的言語回擊愛我的人,用冷漠和拒絕來逃避他們的親近,忽視了關愛。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彌補青春期的叛逆,因為我們有機會成長、蛻變,而後得以理解親人的愛並回報他們。然而可憐的安妮,卻永遠停在了那個階段。
在秘密小屋躲藏了近兩年後,他們終於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勝利曙光。盟國開始反擊了。然而命運再一次視安妮的祈禱於不顧,他們被告發了。對受難者來說,最悲哀的莫過於在戰爭即將勝利之際罹難,就如正盼著孫兒出生的祖母,卻在聽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前驟然離世。
安妮曾說,我不願像媽媽和其他女人一樣,嫁人生子,然後被忘記,我想要名垂千古。這是整篇日記唯一讓我稍感欣慰的地方。因為她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出色,不僅名垂千古,更是感化了千千萬萬人,我們將永遠銘記戰爭的痛苦,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