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兒童是哲學也是詩散文

兒童是哲學也是詩散文

兒童是哲學,是詩。說是哲學,因為兒童有思想,有好奇心;說是詩,因為哲學能還原成一種感覺,一種本能的反應,這又是詩的意境。

一提到哲學,大家一定認為它是深奧的思維,深邃的思想的代名詞。而兒童是天真的,似乎沒有思想,更不會思考,哲學卻又是教人進行深刻思考,發現現象背後的東西,它與兒童根本扯不上關係。錯!

哲學源於思想。嬰兒可以哭、可以笑、也可以鬧。他們是透過這些來表達思想的。我們真不能小看孩子。我發現11個月的孩子便有思想。雖然她沒有語言,沒有邏輯,沒有觀念。但她會透過哭、笑、鬧這些直覺表象,表達思想和情感。

記得,給女兒斷奶時,我把她送到媽媽家。那種思念之苦無法表達。好容易到了週末,帶上巧克力,營養米粉,氣球等,匆匆忙忙,歸心似箭趕到家。

一到家就撲到女兒的搖籃旁,蹲下身,臉上掛著笑意,卻滿眼淚水看著她。當時媽媽正在喂她蛋黃稀飯。她不吃了,兩眼直愣愣盯著我看,絲毫沒有表情的樣子。我多想她開心地朝我笑一笑,於是趕緊從窩被裡掏出她的兩隻小手,把巧克力糖和氣球立即塞到她手裡。“哇……哇……哇……”我驚呆了,女兒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把氣球狠狠扔向地上。

母女連心,我一下抱起她,一邊給她穿衣服,一邊哭泣對她說:“丫丫不哭,媽媽也想你呀!”好一陣親呢,慢慢地,我抱著她,哄著她,她終於平靜下來,一邊吃著巧克力,一邊玩著氣球,笑了,笑得忘記了剛才的一切。

她的狀態是直覺的,感性的。這種直覺是最美的。可惜成年人就複雜了。包括思維的過程、方式、目的。最後失去了對直覺美的體會。

哲學源於好奇心。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不正是孩提時代,躺在一棵蘋果樹下,碰巧蘋果咂向他,後來好奇心促使他探究現象背後的原因,才得出此結論的嗎?而成年人很少有好奇心了,唯獨兒童才擁有。

兒童和詩歌也最接近。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兒童可為成人師”。言外之意,就是要我們保持童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發現生活的詩意。

春天,我帶孩子們徒步走向郊外,無論在水邊看看那怒放的迎春花,還是隨地坐在錦繡似的草坪上,看著那滿地金黃,耐辛苦的蒲公英,聽著微風中和著巧囀的鳥鳴,那種逍遙與自在不僅補劑了孩子的靈性,還為寫生的一群小畫家們提供了絕美的素材。

看,那張畫上,孩子們有的躺在清蔭與美草裡打滾兒呢!“老師,下次我們晚點來,帶上帳篷,我們想在這兒臨時安個家”“晚上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對,還可以聽小蟲彈琴、聽鳥兒們講故事……”幾個孩子七嘴八舌地說。我能感受到,孩子們已經沉醉在美妙的幻想裡了。這倡議多詩情畫意啊!我彷彿回到童年,成了他們中的一員。心裡美開了花,一面笑著、嗯著應答,一面“咔嚓、咔嚓”地抓拍一張張充滿詩情畫意的笑臉。

“老師,快來這兒吧”!隨著一個孩子的喊聲,我把目光轉向繁花怒放的樹林。有的孩子在粉色的花樹叢中捉迷藏,嬉戲、奔跑……粉白的花瓣詩一般隨風飄逸著,瞬間她們頭上、身上、地上落了薄薄一層,一切彷彿在夢中。我提議孩子們手拉手留個影,誰知男孩子們你推我搡,閃著、躲著、笑著,不好意思的紅了臉;女孩子一低頭的溫柔,羞答答的'臉,笑得像玫瑰。看得桃花入了神,偷笑著落了一地粉色的淚,一片又一片凝在地上,讓人不忍心挪移半步,只定格在那兒。

有的在湖邊看晚照,湖水沁人心肺般的清澈,悠閒的鴨子在湖水中劃出一道道漣漪,還有湖心的遊船,看著他們那神情,顯得很享受。

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看,偶爾立在玉蘭花樹下,手按在花枝上,撫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仰著臉望著,聆聽者,時不時地悠啊悠的,悠出了春天的歌唱;有的放起了風箏,奔跑著,仰望著藍天,看紙鶯穿過雲霞,讓夢想一同飛翔……

所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都是一種極致的體驗。孩子們的眼裡的一切,都是最簡單、最本真、最原初,也是最美的。

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情趣、雅興、和詩意!我發現,他們對任何東西都著迷,都一樣入情入景,忘物忘我!他們的世界顯然比成人的世界豐富得多,我想,這應該得益於他們的哲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