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學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正式步入了各大高校的課堂。現對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現狀及模式構建的方式進行探析, 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心理健康是人本身的一種良好的狀態, 對內外部環境都能透過心態的調整而積極適應, 而不會出現心態失衡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目標的體現形式, 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積極構建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討, 是新形勢下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保證,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 有利於提高其綜合素養
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內在表現, 包括人的性格、情緒、氣質等各種心理因素, 是培養其綜合素質的基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質上是一項心理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 高校提供給大學生這樣一個發展平臺, 透過各種知識和教育模式的深入, 使學生們可以將知識進行消化、選擇, 並滲透到自身的修養當中, 從而不斷的提高綜合素養, 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
(二) 有利於推動其人格的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人格的發展, 具體表現如下:首先是多種主觀因素助力人格的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會接受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主觀教育, 這些主觀教育因素會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 幫助大學生逐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其次是客觀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會幫助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念, 這些潛在的價值觀念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評價和調控, 並且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格特性, 從而提升人格發展的水平。
(三) 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開發潛能、提升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開發潛能的前提,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潛能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 幫助他們深度挖掘自身的潛能, 從而將自身的潛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最終實現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普及, 並且已作為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 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而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 由於需求者眾多, 其發展速度很快, 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 但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
(一) 重視程度不夠
近些年,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普遍性、多樣性及道德性等多元化的問題特點, 我國在過去的教育發展階段一直都是重專業輕素質、重思想輕人格、重德育輕心理、重治療輕預防, 曾一度將德育教育當做心理健康教育來發展。雖然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步入正軌, 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尋求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我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還不完善, 教育模式依然不健全,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障礙需求, 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需求, 並且心裡健康求助的方式也比較單一, 往往只靠思想教育來進行, 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表現出了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形成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 未能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機結合, 任何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要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以人為本是時代的發展要求, 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 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但在目前的發展狀態中, 這種優勢表現得並不明顯, 依然還是以教育本身為主體, 沒能凸顯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方式
(一) 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我國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從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但目標的實現需要透過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依託, 主要體現層次如下:
一是對於心理疾病的治療, 讓心理恢復健康狀態。很多大學生可能已經產生心理疾病, 那麼就需要透過治療, 讓他們恢復健康的心理, 這樣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二是要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是針對那些沒有明顯疾病特徵的大學生而言的, 積極的預防能使他們遠離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擾, 也是對這一時期心理健康最好的調整方式, 進而實現這類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三是要最佳化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是可以最佳化和調節的, 透過開展一些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如新生入學之後的適應問題、學習心態問題的調整等, 中年級學生的戀愛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動力問題等, 畢業生的職業規劃問題、發展方向、情緒與壓力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調節的問題, 也是實現心理健康教務目標的重要方面。
(二) 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心裡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一些教育原則基礎之上的, 其具體原則可分為系統原則、學生主體原則、教育發展原則。系統性原則是針對大學生進行一項系統性素質教育的工程, 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要求, 所以各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整個教育系統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個高校要把心裡健康教育進行規範, 系統化, 由點到面的全方面為覆蓋, 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其系統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 進行心裡健康的自我調節與自我預防, 以達到有效的控制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教育發展原則是高校要盡所能的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教育援助、教育診療等方面, 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平臺, 助力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也是教育發展原則的關鍵所在。
(三) 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過程中, 發現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別, 我國比較注重人際關係、學習成績以及貧富差距, 這些都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重點。首先我國是一個以人際關係為溝通網的社會, 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 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其次是學習成績的影響。學習、考試是多年來中國教育的傳統, 很多考試另大學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 也是就我們常說的考試綜合徵。如何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並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考試, 也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再次是貧富差距大產生的心理問題, 我國目前貧富差距相差懸殊, 使得很多大學生產生自卑、甚至極端心理, 導致一些惡性的事件的發生率逐年提高, 因此, 各高校也要把此項內容列為心理教育內容的重點。此外, 我國大學生還有一些其它心理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就業壓力心理問題、單親或獨孤家庭心理問題等等, 各高校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全面考慮, 制定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從根源上杜絕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總之, 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 要本著促進、發展、預防、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 運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模式來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讓大學生能夠充滿自信的走向社會、參與競爭、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