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旗下優秀講話稿
讓理想之花盛開
XX年,享有“雜交水稻之父”稱號的袁隆平爺爺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全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在中央電視臺《新世紀科學論談》節目中,一位女士問袁爺爺:“您是怎樣決定學農的?”他興奮地說,上中學時,學校組織同學參觀農場,農場裡滿地的紅花、綠果,使他在為興奮,對農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考取了西南農學院。學校的一次參觀,不經意間在袁爺爺心中插下了一粒理想“種子”,促使他成一名農學家。
在波蘭,一個只有三歲的男孩主動地彈起了媽媽彈過的曲子。看到兒子對鋼琴這樣喜愛,媽媽特意為他請來了音樂老師。從此,小男孩學琴的積極性高了。因為手小,他就在自己的手指縫裡夾上一個木塞子,使手指間的距離大一點,雖然這樣很疼,但他一直堅持下來。六歲時,他不但鋼琴彈得很出色,而且還學會了作曲。他八歲登臺表演時,優美的琴聲迷住了成千上萬的聽眾,大家稱讚他是神童,是小音樂家,後來他也真的成了一位舉世矚目的大音樂家,這個男孩就是肖邦。
古今中外,因興趣火花而點燃成功之火的事例不勝列舉。興趣是理想產生的基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呢?興趣愛好沒有大小之分,只要你能好好地培養它,讓它不僅接受陽光的哺育,而且經得起風雨的洗禮!你的這份美好興趣,就會成為開放思想之花最肥沃的土壤。
從失誤中獲取機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失誤,犯下過錯。如走路太快撞了別人,不小心打翻了同學的墨水,無意中打破了個花瓶……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正確的做法當然是敢於承認,立刻道歉,堅決改正。然而,這僅僅是我們常人的做法,真正偉大的人物是不滿足於此的,他們會對自己的失誤認真地進行反思,從中獲取機遇,從而使失誤產生智慧,讓失誤變成財富。
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曾經打碎了一個花瓶,但他沒有一味地悲傷嘆惋,而是俯身細心地收集起了滿地的碎片。他把這些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果發現: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時,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表現為統一的倍數關係,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重量的`16倍,次大塊的重量是小塊的16倍,小塊的重量是小碎片的16倍……於是,他開始利用這個"碎花瓶理論"來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學和天體研究等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獨有偶,格德納曾是加拿大一家普通公司的普通職員。一天,格德納懶洋洋地在影印機上影印檔案,因為思想不集中,失手把一瓶液體打翻在檔案上,當他拿起復印好的檔案是,發現沾過液體的地方變成了黑的斑塊。他抓起這不成樣子的影印件,眼中忽然閃爍出欣喜的光芒;如果把這種現象利用起來,一定能……"回到家裡,格德納用這種液體進行了一連串實驗,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的紙-防影印紙。這種紙可以用來寫字、打字以及印製圖文,但絕不可影印,一影印,出來的檔案就是漆黑一團,看不清任何字跡。隨後,格德納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專門生產防影印紙的"加拿大無複製國際公司"。兩年時間裡,這種防影印紙就售出了2.5億張,格德納也成了令人羨慕的億萬富翁。
想想吧,如果雅各布`博爾當時一味地懊惱,悵悵地收起滿地的碎片一倒了之,那麼,人們又怎麼會知道垃圾裡竟盛著一個偉大的理論?如果格德納當時只是以為地後悔,再懶洋洋地把那張有黑斑的檔案揉成一團扔進廢紙簍,那麼,世界上不就少了一個億萬富翁了嗎?當時也就不會有能造福人類的防影印紙了。
同學們,當你有失誤的時候,請你不要懊惱沮喪,你應該象雅各布博爾和格德納那樣去做一個有心人,好好地反思自己的失誤,或許也能從失誤中獲得機遇,有所發現。如果你堅持這樣做了,那麼,你也一定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因為,未來是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做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聰明,勤勞的民族,我們的祖先曾經為人類提供了開啟世界文明之門的"四大發明",而在近百年來科學技術史上,卻很少有中國人的名字。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這跟我們民族的創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關係。
科學的本質是創新,那麼創新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創新的本質是進取,是不做複製者,單純的模仿不是創新,令人生厭的重複也只會造成原創力的降低。
創新不容易但並不神秘,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創新。當然知識越豐富的,他創新的機會就越多。可能有些同學會認為創新只是科學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實不是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有個叫李小曼的畫家,他平時做事總是丟三落四,繪畫時也不例外,常常是剛剛找到鉛筆,又望了橡皮放在哪兒了。後來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鐵皮固定在鉛筆上,於是帶橡皮的鉛筆誕生了。在辦了專利手續後,這項發明被一家鉛筆公司用55萬美元買走。這件事說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會有創新。
人的創新能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大家從小就要敢於夢想,那些奇異豐富的相象往往會孕育成奇妙的創新。比如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就是源自童年時的異想天開。當然,夢想又往往和現實有著遙遠的距離,所以大家還需要為實現夢想付出汗水,心血,把夢想當做自己生活的目標,每天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一點點縮短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最終才能把夢想變成現實。只有超越前人的成果,不被權威的觀點所束縛,不因眼前的困難而退縮,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同學們,希望你們不斷在學習中創新,在生活中創新,在活動中創新,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成於勤儉敗於奢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很注意勤儉節約。我們讀過《周總理的睡衣》這篇課文,周總理的那件睡衣補了又穿,穿了又補,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雙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塊上海牌手錶一直戴到心臟停止跳動。周總理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廣東省某一中學的食堂搞得不錯,但很多中學生卻到校外的餐館就餐。當記者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們居然回答:"多花點錢不要緊,到餐館吃飯不用自己洗碗。"看到這裡,我不由想到外國推行的吃苦教育。
倫敦有一所著名的貴族中學,叫伊登公學。這所中學是英國皇家王公貴族子弟學習的地方,建校五百多年來,英國的許多首相、大臣、將軍和科學家都畢業於這裡。伊登公學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學生們基本過著一種軍營式的生活。教師和學 生的住宿條件也十分簡單,他們只有大間的集體宿舍,更令人不解的是,學生每星期五還得餓一天的肚子,真有點"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味道,據說,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吃苦精神。
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和平時期,過著一種舒適安定的生活,有的同學在家裡被視為是"小皇帝"、"小太陽",父母對他百般疼愛;有的家長以考試成績為籌碼,考好了發給"大獎",很多同學的腰包都是鼓鼓的。於是學會搞攀比、講排場、擺闊氣。這種花父母的錢不心疼鋪張浪費的作法,對自己今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外國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有不幸的成年。我國也有這麼一句俗語:"少年有福不算福,有錢難買少年窮。"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是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我們要按照《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同學們,勤儉樸素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從小做起,讓美德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