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和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在今後學習中進行實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1投影片
2蒐集有關中山陵、莫高窟、圓明園、故宮、灕江、黃山等名勝古蹟的資料。
3課前出好一期黑板報。
4準備一次演講(限定2分鐘)參考話題(1)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2)透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3)要有正確的讀寫姿勢。
5課前參觀校(或鄉鎮)的有線電視臺,採訪節目製作的有關情況。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出示明代畫家董其昌的一幅繪畫作品(如《黃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圖》等),說說看了圖的感受。
講述:這是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的畫,怎樣才能畫好畫呢?他說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板書)。其實不光是學畫,這種方法對我們學習語文也很有益處。那麼,“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什麼意思呢?學習語文為什麼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應該怎樣透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途徑來學習語文知識呢?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明白了。
二指導看圖,學習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指導觀察第一頁的三幅圖。
(1) 觀察第一幅圖。
(2) 講述;圖上畫的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的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我國遠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創造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天儀器——渾天儀,並取得了輝煌的天文學成就。看到這些古代天文儀器,會想到什麼?
指名說。
小結:同學們說得對,我們都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的。
(3) 觀察第二幅圖
過渡:在參觀了古天文儀器後,老師又帶領同學們去了天文展覽館,他們看到了什麼呢?
說說展覽館牆上的照片上有些什麼內容。
指名說
小結:同學們要從小愛科學,努力學習,長大後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4) 觀察第四幅圖
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指名說
小結:老師帶領學生欣賞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圖畫,這些文字或圖畫大多出自著名畫家之手,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
圖上的同學們看到這塊碑刻,會怎樣想,怎麼說?
指名說
同學們在書法課或外出旅遊時,欣賞過哪些碑刻?在欣賞過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討論交流
2指導觀察第2~3頁通版插圖。
(1) 逐幅圖觀察第一行的四幅圖。
觀察第2頁最上面的兩幅圖。
說說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他們遊覽了灕江和黃山之後會有什麼感受?
分組討論。
指名說。
觀察第3頁最上面的圖。
分別說說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同學們參觀了植物園會有什麼收穫?與丹頂鶴一起嬉戲會有什麼樣的樂趣?
指名說。
(2) 觀察大海圖。
a. 說說圖上海面是什麼樣的景象。
b. 小結: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很長,站在海邊,眺望大海,能讓人領略到“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和“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燦爛,若出其裡”的壯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師簡要釋義,學生朗讀)。
c.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包括生活積累),結合自己所讀的關於大海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見到遼闊大海後的感受。
指名說。
觀察右邊的兩幅圖
a說說圖上同學在幹什麼,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麼地方,同學們遊覽這些名勝後會說什麼。
指名說
b讓學生結合造假課前收集的關於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兩處名勝。
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聽了介紹,你有什麼感受,獲得了什麼知識?
指名說
(3)觀察第三行插圖
觀察左邊一幅圖
a說說圖上是哪兒,在什麼地方。
b說說圓明園美在哪裡,它又是怎樣被破壞的。
請同學介紹
c聽了同學介紹有什麼感想?
指名說
觀察右邊一幅圖
a說好所圖上是哪兒,在什麼地方?
b故宮規模宏大,建築技術高超,同學們課前已經查閱了資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師多,誰願意老介紹?
指名說
評點
c聽了同學們介紹你懂得了什麼?
指名說
評點
(4)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有機會去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
(5) 你們的家長曾到過哪些地方,遊覽過什麼名勝、什麼景點,有什麼感受?
指名說
三、總結
1透過觀察插圖,你知道了什麼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嗎?
2談談準備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討論交流
3小結: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可以從書本上獲得,從課本上獲得,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大自然中獲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觀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讀社會和自然這樣的大書,這就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圖中的這些同學,他們走出課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語文知識,收穫很大。
當然,“行萬里路”並不一定要有“萬里”之遙,同學們可以從身邊開始,透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讀好社會和自然這本大書。同時還可以結合日記,記下自己的觀察所得,這對於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很有幫助。
四作業
1閱讀徐霞客的故事,學習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神,加深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體會。
2深入大自然和社會,寫觀察日記。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1、透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中“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和上一課“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學習,你知道了應該怎樣學好語文嗎?
2、教師談話:學習語文的渠道多種多樣,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實踐的重要。我們要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這個工具,不僅在實踐中學習語文,更要在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板書課題)
二、指導看圖,教學生學會運用語文
1、觀察第4、5頁第一行的兩幅圖。
(1)教師邊指圖邊講述:圖上是一所學校的閉路電視系統,左邊是控制室,裡面的幾位同學透過螢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況,也可以把訊號傳到預定的地方,右邊是學校電視臺的播音室,透過攝像機和專門的路線可以把聲音傳導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據需要加以處理。
(2)圖上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工作的?
指名說。教師給予提示和補充。
(3)課前同學們參觀訪問了校(或鄉鎮)有線視臺,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製作節目的?指名說。
(4)小結。
2、觀察第二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1圖上的同學在幹什麼,寫字的同學是用什麼姿勢寫字的?他們是怎樣握筆的,字寫得怎樣?別的同學表情怎樣?
同桌討論、交流。
2、小結。
3、請班上毛筆字寫得好的一兩名同學作書法表演(字不宜多),並表揚認真寫字的同學。
(2)右邊一幅圖。
1、說說圖上畫的是一次什麼活動,參賽的同學什麼樣,神態怎樣?指名說。
2、我們在第十一冊已經學習過演講,老師也請大家課前作了準備,哪位同學願意到前面來演講?請兩位同學作演講表演,同學予以簡短評價。
3、觀察第三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1、圖上的同學正在開展什麼活動,大家分別在幹什麼?指名說。
2、討論:古詩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集體或單獨朗誦、配樂朗誦、背誦、抽籤朗誦或背某一詩文,突出某一主題的朗誦,比如背有關寫月亮的詩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誦、背誦,比如背李白的詩句等。
3、抽籤背誦古詩文。教師評價。
(2)右邊一幅圖。
1、說說圖上有誰,在幹什麼,他們辦的黑板報質量怎樣。指名說。
2、我們班這期的黑板報出得也非常好,欄目豐富,插圖精美,書寫完整。我們請本期的作者和編輯分別來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選擇內容、寫好稿件、確定欄目、設計插圖的。
指名介紹。同學評價。
3、同學們對出好黑板報還有什麼建議?指名說。教師評價。
4、觀察第4頁左上角的圖。
(1)說說圖上有誰,在幹什麼,小報的質量怎麼樣。
指名說。
(2)展覽各組課前出的小報,說說質量怎樣,然後請幾位編者或作者談談是怎樣編這期報紙的。指名說。
5、觀察第5頁6右下腳的插圖。
(1)講述:這是一個學校的學生正在表演課本劇《母親的恩情》,圖中兩個同學分別扮演孟郊和他的母親。
(2)圖上同學表演得怎樣?指名說。
(3)同學們學過不少課文,也演過課本劇,請參加過演出活動的同學談談演出的要求和體會。
(4)小結。
三、總結
1、交流同學們在課前蒐集的在實踐中應用語文的例子。
2、小結。
四、作業
1、分組編輯出版小報。
2、練習排演課本劇。
3、多參加語文課外活動。
五、聯絡前面學過的有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十一),說說自己在這方面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