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劇教學初中歷史論文
一、歷史課本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一)課本劇創作
創作之初,要進行資料收集。課本是最先考慮的資料,但還需要課本以外的更多的資料來支撐,應鼓勵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網路上查詢史料,首先確定編寫課本劇的整體框架及故事的發展梗概,要符合劇本的特點,涵蓋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方面,還應有戲劇衝突。有可看之處,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另外,劇本的內容應符合歷史的真實性,觀點鮮明,實事求是。
(二)課本劇排演
課本劇在角色的安排時,要綜合考慮,合理分配角色,注意外貌的相似性,氣質聲音等諸多方面也要考慮周全,這要求我們的老師或者學生導演能掌握演員的特點、技能,把有限的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提高同學們參與表演的積極性。排演期間,要求演員能對劇本有初步的瞭解,記住自己的臺詞,清楚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注意自己的表情動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徵,配合默契,服裝道具準備充分。(三)課本劇演出 課本劇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要適時匯入,實際教學時要注意銜接得當。雖然課本劇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增加歷史課教學的趣味性,但教師依然要積極引導學生聽課時注意力集中,善於思考。為了教學的需要,對於某些歷史事件的理解,適時引入課本劇。讓學生帶著學習歷史知識的態度來觀看,而不是圖熱鬧,看完之後,一無所獲。
二、歷史課本劇在教學時的實用價值
(一)使學生的知識掌握更有層次性
編寫課本劇的過程,也是學生研讀教材,查閱資料,對知識進行不斷概括總結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熟悉了歷史事件,瞭解了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掌握了關鍵的知識要點,理清了歷史事件的順序,更直觀地再現了歷史事件和人物,思維更清晰,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更有層次性。另外,透過課本劇的.編排,熟悉了課本劇的流程,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對歷史的興趣。
(二)有利於學生對於難點的解讀
歷史事件往往比較繁瑣,學習過程中難免產生困惑,記憶也有相當的難度。而歷史課本劇的恰當引入,正好填補了這個缺憾,把歷史事件恰當穿插,對人物進行主客觀評價,解決了平時教學中難以達到的實際效果,本來老師苦口婆心講解學生都難以理解的知識,現在卻在潛移默化中被學生接受,解除了學生心裡的困惑,增加了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且由於學生查閱大量的資料,知識面開闊了,從而更多地瞭解了歷史的知識。
(三)有利於合作探究的培養
課本劇不可能由一個人或兩個人來完成,而必須透過大家的協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編寫過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共同探究,正好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小組進行討論時,學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大膽構思,踴躍發言,言無不盡,使課本劇在不斷修改中走向完善。課本劇讓學生心往一處想,思維集中在對事件的整理和編排中,行動默契,感情融洽,切實起到了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當然,歷史課本劇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也許還會佔用我們很多的課餘時間,但能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讓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牢固地掌握了歷史知識。歷史課本劇是一種新穎直觀的歷史教學方法之一,與新課改提倡的合作學習的方法相吻合,還望我們歷史教師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進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