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科學優質課《種子的構造》的教學實錄

小學科學優質課《種子的構造》的教學實錄

課前準備

1.師:綠豆發芽實驗裝置一套,浸泡好的綠豆、四季豆、蠶豆、花生、葵花子,每組一包,鑷子每組二把,投影片(活動記錄單)。

2.生:各種各樣的種子每種二三粒,放大鏡,收集有關植物的知識。

課堂實錄及評價

一、從學生知道的出發,引導學生明確探究任務

師:春天到了,從今天起,我們將研究一種新的事物。(師板書:植物。生齊讀一遍)關於植物你知道什麼?

生:植物的生長需要水、陽光。

生:有些植物能做中草藥。

生:植物有花、果實、種子、根、葉各部分。

師:還有……(學生補充:莖)

生:植物都是由種子長成的。

師:所有植物都是由種子長成的嗎?(學生補充:有的是,有的不是)

生:植物的生長除了需要水和陽光,還需要營養。

師:同學們課前收集了很多植物的知識,有些植物的生長是由種子發芽開始的。從一粒種子長成一株植物容易嗎?(隨手從門背後取出一株開了花的油菜)

生:不容易。(齊)

師:(手持油菜)對,它的生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植物的研究也將要用較長的一段時間,這節課,我們先從植物的什麼研究呢?

生:種子。(師板書:種子)

師:關於種子,你最想研究什麼?

(學生思考了約半分鐘)

生:種子為什麼能長成植物?(師板書:種子→植物)

生:種子怎麼發芽?(師板書:種子怎麼發芽?)

生:種子裡面有什麼?(師作為課題板書:種子裡面有什麼?)

生:為什麼種子能結出更多的種子?

師:種子自己能直接結出種子嗎?(師望著提問學生)你的意思是不是說種子長成植物,開花、結果後結出了更多種子?(生點頭,師板書:為什麼結出更多種子?)

師:還有問題嗎?(無人舉手)你們都想研究這些問題,而老師對這個問題最感興趣(指:種子→植物)你們有興趣嗎?

師:其實種子能長成植物的秘密就在種子裡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種子裡面的秘密。

[自評]關於植物知識的介紹,改變教材先交流,再整理到活動記錄上的安排, 而是先讓學生課前蒐集記錄,再全班性交流,既節省了時間又豐富了資訊量。出示完整的油菜植株,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將學生的關注點由植物牽引到種子,並讓學生提出關於種子最感興趣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瞭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抓住核心問題,自然匯入探究活動。

二、從學生的猜想入手,引領學生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都帶來了不少種子。請你選一種最感興趣的種子,在小組裡用一句話介紹一下它的名字和樣子,好嗎?

(學生分組介紹)

[自評]種子一般很小,農村小學條件有限,沒有實物投影來展示,全班性介紹不能保證人人看得清,所以只在小組裡介紹。

師: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種子,而且保證和大家的都不一樣,想看看嗎?

生:想(齊)。

師:開啟紙包,看看是哪些種子;比一比,與你們的有什麼不同?

(生開啟,有些學生指出認識的種子名稱。)

[自評]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考慮到接受能力及本課的教學重點,準備的多是些雙子葉植物種子。

生:紙包裡有花生、黃豆、綠豆、瓜子、蠶豆的種子。

師:(取出四季豆種子)這是四季豆種子,它們與你們的種子有什麼不同?

生:這些種子都有水。

生:老師的種子用水泡過了。

師:把這些用水浸泡過的種子和你帶來的幹種子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我們來賽一賽,看哪組同學發現得最快,最多。

(學生很快把自備的幹種子與溼種子混在一起,並開始比較。)

[自評]:有少數小組把乾溼種子完全混雜在一起了,為後面挑泡過的種子來解剖帶來了不便。

師:(見已有不少小組成員舉手)現在開始彙報。

生:泡過的種子變大了。

生:泡過的種子皮較軟,乾的硬。

生:泡過的種子用手一捏有水,乾的沒有。

生:泡過的種子變胖了。

師:“胖”這個詞,用得好。我們表揚他。(生鼓掌)

生:泡過的種子皮發白,乾的顏色較深。

師:把這兩種種子舉起來給大家看(生舉起)。這位同學就像一名科學家,觀察得真仔細。(一些學生自動鼓掌)

生:泡過的種子皮容易撕,乾的撕不動。

生:泡過的花生種子皮上有一條一條的線(生舉著花生,用食指上下、上下地比劃)。

生:泡過的種子皮很光滑,乾的種子有點粗糙。

師:剛才,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撕一撕等多種方法看出了種子外面的情形,那麼種子裡面究竟有什麼?請大家先來猜一猜。

[自評]:新課標指出: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課題本身就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先預測一下,再讓學生帶著預測自己去解暗箱, 學生的探究投入度自然很高,這從後面的活動中可看出。

生:我猜可能有芽。

生:可能有根。

生:可能還有葉。

生:可能有莖和葉。

師:同學們都用了“可能”,很好,那是我們猜的`。那麼究竟有什麼呢?誰猜得準呢?怎麼知道?

生:把種子剝開來。

師:同意嗎?(生齊答:同意)那麼你打算怎麼去做這個剝種子的實驗呢?剝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讓學生思考約半分鐘)

生:用手把種子分成兩瓣。

生:先撕去皮,再去剝。

生:可以用鑷子去撕皮,再剝,剝開來再觀察裡面有什麼?

師:她講得很具體(指發言學生),當觀察不清裡面的東西時,怎麼辦?

生:用放大鏡。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指甲去撕皮,也可以用一些工具來幫助實驗、觀察。

生:老師,用小刀去切種子可以嗎?

師:(思考片刻,對著大家)你們認為他的辦法怎麼樣?

生:不好,容易把種子裡面的芽切壞了。

師:說得有道理,在剝種子時一定要仔細,撕皮時也要小心,不能傷了皮裡面的東西。你也可以用小刀試一試,但不要切到手,小心些。

[自評]:讓學生評價方法,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活動的組織作用。

師:還有嗎?(生不應)我還想問一問:你準備選什麼樣的種子來做?乾的還是泡過的?

生:泡過的。

師:每人選一種種子,仔細地撕皮再剝開,看裡面有什麼。比一比,誰發現得最快!

(生迫不及待地選一粒種子,操作起來,有的用指甲撕,有的用鑷子,還有的用放大鏡觀察,師巡視指導。)

[自評]從問題→猜測→操作驗證,教師完全抓住了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迫切驗證預測結果的心理,成功地創設了探究的情境。透過讓學生討論實驗的注意點,使學生掌握了操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自主性。

師:差不多了,你們都發現了嗎?

生:發現了(齊)!

師:可是我看不見,其它小組的同學也看不見你發現了什麼,怎麼辦?

生:可以畫下來。

師:說得好。剛才你們都是個觀察家,發現家,現在比一比,看看誰更像個小畫家。(出示投影:活動記錄單)把你們發現的情形畫在中間。(用手指出範圍)

(生用鉛筆去描畫,師巡視、指導,不時給學生示範。2分鐘後,師又發了四張空白投影片讓生畫,還有不少人畫好了,舉手,師又讓5人在黑板上畫,有些學生還在圖上標出了根和芽或根和葉。)

師:請上來的同學分別介紹一下畫了哪些植物的種子。

(先由在投影片上畫的學生介紹,再由上黑板的同學介紹。除了葵花子,各種種子都有。)

[自評]學生都沒有畫葵花子內部構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生對單子葉植物種子內部構造的認識還缺乏探究能力。

師:同學們在下面只觀察了一種種子,其它的種子是不是像投影片上的,像黑板上畫的這樣呢?小組內交換一下剝開來的種子,再比一比。

(生再次交換著看)

師:同意上面同學畫的嗎?

生:同意。(齊)

師:有些同學還標出了根、芽,大多數的種子都有這樣的小苞苞,(師用彩筆在黑板上把胚圈出來),它雖然很小,卻非常重要,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叫芽。

生:小芽。

生:根。

生:根芽。

生:植物寶寶。

師:同學們起的名字都很好,科學家也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胚。(師板書:胚,並讓學生讀兩遍)

師:種子裡有胚,胚是有生命的,將來能長成根和莖、葉,最後才長成植物。

猜一猜,胚的哪一部分將來長成根?哪一部分將來長成莖和葉呢?

生:(在座位上用手指黑板),這一部分長成莖和葉。(師讓生上臺指)

師:同學們可以用箭頭把猜想的結果標出來。(出示投影片示範),大家猜一猜,再像老師這樣標出來。

(生用箭頭標,有些學生不知怎麼標,師指導。)

[自評]讓學生畫在黑板上就可以了,又畫在投影片上,只是為方便“用箭頭標出胚的哪部分長成什麼的預測”的講解、示範。

師:大家標的還是一種猜測,猜得對不對呢?怎麼知道?

生:做實驗。

師:對,做實驗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你認為這個實驗應怎麼做?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生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設想。)

生:找一粒種子放在土壤裡,等它發芽了,再扒開來看看,是哪部分長成了根和葉。

師:說得很好,你可以這樣試試。

師:為了更清楚地觀察到究竟是胚的哪一部分長成了根,哪一部分長成了葉和莖,我們也可以做個連續性實驗,可以不用土壤,只放少些水。(師開始同步示範)找個平底的小容器,如飯盒蓋(師出示一個培養皿),再放幾層紙巾,灑些水,讓紙巾完全溼潤,再放一粒飽滿的綠豆,就可以了,然後放在通風的窗臺上。第二天再放一粒,連續放七天。聽清楚了嗎?

師:你認為做這個實驗要注意的是什麼?

生:要每天放一粒綠豆,不要忘了。

師:對,做實驗要像科學家那樣有耐心。

生:每天都要灑水。

師:每天都要觀察,要保持溼潤,但水不能太多,不能淹了綠豆。

生:觀察的結果要記錄下來。

師:(出示投影,有觀察記錄表格)對,我們要養成做觀察記錄的好習慣,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放綠豆,同時觀察前一天放的綠豆,把觀察到的情形記在當天的表格上,也可以畫下來。

師:還有嗎?(無人舉手)好,同學們回去都做一下這個實驗,明天全都帶到實驗室裡來,我們要比一比哪位同學做得最認真,發現得最多,記錄得最仔細。

三、讓學生回顧反思,引導學生自主小結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了什麼?

生:知道了科學家把種子裡面的東西叫做胚。

生:知道了怎麼做實驗來弄清楚胚裡是哪一部分長成根,哪一部分長成葉。

生:知道了做實驗要細心。

生:知道了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把看到的東西畫好。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課前同學們還提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將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研究。

總評:教師從建構主義思想出發,充分運用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理,合理地設定情境,適時地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由大膽猜測,當探究成為學生內在需要時,教師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並做到動手又動腦,方法由學生自己想,材料由學生自己選,結論由學生表達,整個環節層層遞進,學生高度投入。本節課作為全區的一節教學研討課在一個鄉鎮小學上,上課教師能從現有實際條件出發,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實現了角色轉變,目標是多元的,總體效果是成功的。